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新視角:“限塑”,大家一起來

黃英俊
2020年03月02日04: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讓人們揪心,也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這個春節假期,我除了“宅”在家裡,也隔三岔五外出購物、備足食物,大大小小的塑料袋真不少。后來隻要是去超市買菜,我和家人都會帶上拉杆車。但有時候購買的物品多了,還是得買塑料袋。

  如今,我們的生活似乎已經離不開塑料制品。研究表明,全球每年產生約3億噸塑料垃圾。微塑料顆粒不隻出現在全球的海洋、河道等自然水體中,還出現在動物體內、飲用水中,甚至進入人體。雖然說,微塑料污染對於人體的危害目前還缺乏科研成果作為依據,但塑料泛濫引發的后果亟須引起廣泛重視。

  為減少塑料制品使用,中國早在2008年就開始施行“限塑令”,希望通過“價格杠杆”,提高塑料袋使用成本。“限塑令”執行之初,成效相當顯著。很多人養成了自帶購物袋、小推車的習慣。但近些年,隨著快遞、外賣等新業態興起,“限塑令”不斷遭遇新難題。在一些店面,“限塑令”還被簡化執行為“賣塑令”。

  為啥塑料制品越限越多?我認為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缺乏合適的替代品。塑料袋方便、便宜、應用廣泛,要找一種合適的替代品還真不太容易。一些可降解塑料制品,要麼價格高,要麼物理特性差,目前難以完全替代。同時,對於一些“小散亂”的塑料回收小作坊,監管執法難度較大,造成低質塑料袋屢禁不止。而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一個塑料袋幾毛錢的收費也很難起到價格杠杆作用。

  治理塑料污染,需要在管理上下功夫。今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明確了分階段、分領域、分步驟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與之前的“限塑令”相比,這份《意見》最明顯的特點是著眼於構建整體性塑料循環產業鏈,從而真正形成管理上的閉環。

  在新的管理制度下,政府應強化監管,針對塑料袋的限產、限售、限用形成監管合力,嚴堵不合規塑料袋進入市場,同時規范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各環節管理制度。

  企業需要加強可再生、可替代、可降解材料攻關。目前塑料制品消耗量居高不下,不僅意味著環保壓力與日俱增,也意味著相關替代品產業孕育著巨大商機。

  對公眾來說,需要改變生活習慣,踐行“綠色生活”。比如外出購物盡量自帶環保購物袋,重拾布袋子、菜籃子、小推車﹔盡量選擇符合綠色環保要求的產品,自覺抵制產品過度包裝﹔在外就餐積極實施“光盤行動”,避免打包﹔網購時主動選擇可共享、循環使用的快遞包裝物﹔自覺對消費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促進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等。

  “限塑”,還得大家一起來。從塑料產生到回收,隻要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公民都切實行動起來,積極踐行塑料制品源頭減量、重復使用和妥善回收原則,我們就一定能夠創造一個沒有“白色污染”的世界。

(責編:曹昆、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