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抗疫應成改善醫患關系新起點

苑廣闊

2020年02月18日08:16  來源:北京青年報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當前,宅家的人們捧紅了一部小眾紀錄片《中國醫生》。這部曾經於2019年在央視四套點映過的醫療紀錄片,1月下旬登錄愛奇藝,播出至今在網站熱度穩居紀錄片類別第一,微博上相關話題討論也已達到1.1億次閱讀量。(2月17日《北京日報》)

這部以記錄中國醫生工作、生活、成長為主要內容的醫療題材紀錄片的突然走紅,顯然和當下全國戰“疫”的局勢有著密切的關系,畢竟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最前沿的還是以醫務人員為主。尤其是全國各地醫務工作者對武漢和湖北等疫情重災區的支援,更是讓醫務人員成為眼下社會關注度最高的職業群體,也成為最可敬的一群人。

很多觀眾在觀看紀錄片《中國醫生》的時候,很自然地就和現實中奮斗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務人員聯系到一起,從而更加明白和理解了醫務人員作為一種職業的辛苦、勞累、委屈和不易,也對當前醫學發展、醫療手段的局限性有了更客觀和理性的認識。應該說,這就是紀錄片《中國醫生》的價值,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這次疫情所帶給我們的一種收獲。

舉個例子來說,以前很多患者總以為現在的醫學發展很快,醫療手段也豐富多樣,所以自己的病不應該看不好,一旦在醫院做了檢查吃了藥,身體還沒有得到好轉,就覺得醫生水平不行,或者是沒有盡心盡力給自己好好看病。而患者對醫者的這種誤解、猜忌,恰恰是引發醫患矛盾、醫患沖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一些醫務人員因為救治病患,結果成了最先被感染上病毒的患者,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同樣因為病毒而喪失了生命。所以不管是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疫”中,還是在今后,我們都需要對人的生死,對當前的醫療發展等等有一個客觀理性的認識,這有利於我們減少對醫務人員的誤解和猜忌,從而減少醫患矛盾的發生。

醫患和諧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我們還要學會給予醫務工作者更多的理解和尊重。現在全國很多省市已經出台規定,在一年、三年乃至更長時間內對醫務工作者游覽景區景點給予免收門票的待遇。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們希望以此為發端,迎來全社會尊醫重醫的新起點,讓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的醫務工作者得到更多的職業榮譽感、社會認同感。

醫務人員既是幫助我們抵御疾病找回健康的“白衣戰士”,同時也是國家和社會的寶貴資源和財富。紀錄片《中國醫生》中,一名醫生經常通宵加班,擔心自己哪天會突然死掉,但覺得自己又“不敢死”,因為“我現在是主任醫師,我們差不多要用25年時間才可能培養出來,如果我現在死了,那就是浪費國家資源。”醫務人員以這樣的精神獻身醫學,獻身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尊重他們,不愛護他們?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