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無影燈:看好每一分“救命錢”
■醫保基金是人民群眾的“救命錢”。保護好這筆“救命錢”,要靠長效的監管機制
前不久,國家醫保局飛行檢查組赴湖南、四川等地進行檢查,發現部分醫療機構存在分解住院、重復收費等違規使用醫保基金的行為。為此,國家醫保局要求各地完善醫保基金管理,並督促有關醫療機構盡快改正違規行為。
我國基本醫保參保人數已達13.4億,基本實現人員全覆蓋,醫保基金籌資規模越來越大,人民群眾看病越來越有保障。近年來,我國打擊騙保的力度不可謂不強,但個別醫療機構仍舊存在違規行為。從主觀因素看,一些醫療機構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故意採用各種手段騙取醫保資金,比如分解住院等﹔從客觀因素看,我國醫療定價中體現勞務技術的收費偏低,一些醫療機構為了補償成本,隻好“打擦邊球”,違規套取醫保資金。
國家醫保局成立一年多,積累了許多有效的監管經驗。但是,目前還缺乏統一的醫保基金監管法律法規,這就導致行政執法和處罰依據不足。例如,有的醫保違規行為缺乏法定標准,查處之后存在爭議或難以處罰。因此,應盡早出台全國統一的監管法律法規,明晰醫保違規行為類別和法律責任,形成一套規范性的法律法規文件。
打擊騙保行為,必須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目前,醫保執法隊伍力量薄弱,存在人數不足、專業能力不強等現象。醫療是一個高度專業的領域,許多診療項目復雜,內行看門道,行外看熱鬧。例如,一台復雜的心臟手術,哪些費用是合理花費,哪些項目不能分開收費,隻有專業人員才能搞明白。因此,醫保執法隊伍中既要有懂醫保的人才,也要有懂醫療的人才。
打擊騙保行為,必須借助信息化手段。根據一些保險公司的經驗,精算師團隊善於使用大數據分析,在應對騙保行為中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做法。我國醫療機構就診數據量很大,如果沒有大數據分析,單靠人腦,很難在浩如煙海的就診數據中找到蛛絲馬跡。因此,用好醫療大數據的“慧眼”,可以有效提高醫保監管水平。
加強醫保資金監管,必須同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目前,很多醫生的勞動價值無法得到合理體現,醫務人員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比例。隻有建立科學合理的醫療價格體系,才能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讓醫保基金更好地支撐醫療行業發展。
醫保基金是人民群眾的“救命錢”。保護好這筆“救命錢”,要靠長效的監管機制。我國醫療機構數量龐大,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監管好醫保基金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希望有關部門早日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監管制度,堵住“跑冒滴漏”,讓每一分錢都用到看病治病上。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10日 1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