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一萬多封七年前的信”為何感人?

蔣萌

2020年01月06日16:4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一萬多封七年前的信”為何感人?  

背景:元旦剛過,湖南省常德市男生周國棟收到了一封7年前14歲時寫給2020年的自己的信,令他驚訝又驚喜。原來,2013年常德市鼎城區郵政局舉辦了一個“寄給2020的信”的活動,當年有13000多名學生給2020年的自己寫下了一封7年后才會寄出的信。如今,這1萬多封信已開始陸續寄出。

南方都市報發表果凍的觀點:很多網友被這則溫暖的新聞感動。《我的夢想》之類的作文題,很多人年少時都寫過。拉開時間距離看夢想,夢想成真的畢竟是少數,但通過信件的形式,回首人生來時路,無疑可以短暫抽離當下的生活,反省、自查,同時也給現在的自己加油打氣。另一個讓人感慨的點,是為了完成當年萬名學子心願,背后默默堅守、奉獻的一群郵遞員。7年過去,他們有的調了崗、換了單位,但郵遞員“一諾千金”的送達承諾不可背棄。“時間膠囊”本來就類似於行為藝術,雖然有些收信人已經不記得當年有這樣一封信,就算難以寄達,也沒幾個人會硬鑽牛角尖上門追責。但為了實現當年孩子的夢想,郵政局的工作人員盡職盡責,這種態度本身就是一種最好的教育——關於專業精神、責任心,對工作的熱忱,還有助力他人成就夢想的微小善意,足以讓收信人受到感化和教化。在互聯網技術逐漸滲透到生活各個層面的今天,傳統的書信服務慢慢走向消亡。靠人力來傳遞、投送的實體書信“時間膠囊”,恐怕今后也會式微,如此,更顯常德“一萬封書信”活動7年過去兌現承諾的難得。尤其如今報紙上經常看到多少年過去,儲戶存單難兌現的新聞,那麼信守職業承諾,常德鼎城區郵局的行動為所有企業做了一次良好的示范。

小蔣隨想:“時光漂流瓶”之所以令人感慨,是因為它凝結了兩個歷史坐標——站在過去,它是在展望未來,當未來已成當下,它又是在回望歷史。用今天的懷舊打量曾經的希冀,會欣慰於一些目標成為現實,驚訝於一些變化出乎意料,誠服於“努力不一定有收獲,不努力一定不會有收獲”。這樣的回眸與小結,是成長應有的感悟,也會使充滿各種可能性的未來,有能夠期盼和確定的東西,有砥礪奮斗的動能。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會留下“時光漂流瓶”,“仰望星空”也好,思考人生也罷,不必拘泥於特定的儀式或形式。需要當心的其實是某些人“走得太快,連靈魂都跟不上了”,行為的忙碌發展為精神的茫然,甚至一面嘲笑自己曾經很幼稚,另一面不知不覺迷失自我,這才是可悲的。給自己一些遐想時間,不是浪費時間。給夢想插上堅韌的翅膀,“萬一實現了呢”未必是傳說。“寄給2020的信”最值得肯定的是,在變遷的歲月中有著不變的承諾。在承諾兌現的背后,是一萬多封信被單獨保存在檔案室七年,是公共服務單位應有的“誠信是金”。來自多年前的信件或許會紙質發黃、字跡變淡,甚至這種寄托形式都可能淡出人們視野,但夢想、諾言、篤定、奮進永遠不會“過時”。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段星宇、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