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整版討論:如何充分發揮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沖擊?

2020年01月06日06:2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內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任務之繁重前所未有,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我們要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的沖擊。制度在應對風險挑戰中起著怎樣的作用?如何充分發揮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沖擊?本版幾篇文章圍繞這些話題展開探討。


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的沖擊

李忠杰

內容提要

確保在風險挑戰面前贏得主動,制度起著基礎性、關鍵性作用。事實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戰勝面臨的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和發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有效應對日益復雜嚴峻的風險挑戰,必須更加充分發揮制度優勢,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一。現在已經進入2020年,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更加清醒地認識和有效防范可能遇到的風險挑戰。習近平同志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隻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對此,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要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運用制度威力應對風險挑戰的沖擊。這為我們戰勝風險挑戰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

完善制度是應對風險挑戰的重要保障

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准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總結歷史和現實經驗,面臨風險挑戰時要贏得主動,就要有一整套系統嚴密的戰略和舉措。在這一過程中,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始終起著基礎性、關鍵性作用。認真研究各種風險挑戰發生的特點,掌握其變化演進的基本規律,並以此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我們的制度應對風險挑戰沖擊的威力就會越來越強。

完善制度有助於主動和有效預見風險。進行制度設計,需要樹立底線思維。制定和執行制度,不能預設最理想的環境,而應盡量預見到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各種困難、各種風險,事先制定好防范化解的措施,堵住存在的風險漏洞。一旦風險發生,就能夠及時識別風險類型,及早發出預警,發揮好制度的作用。

完善制度有助於事先形成應對風險的程序。如果相關制度機制成熟,一旦風險發生,應對和化解風險的工作就可以有條不紊地按制度、按程序進行,有關部門、單位和人員都知道應該干什麼、怎樣干,及時採取行動、各司其職,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執行效率、減少損失。

完善制度有助於及時組織力量投入應對風險的斗爭。在統一完善的制度體系中,各地各部門能夠服從大局、維護大局,組成應對風險的整體﹔能夠按照自身職責,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也能更好發揮,從而有效調動各方面的人力、物力,集中力量辦大事、解危難,化危為機。

完善制度有助於國家和社會生活有序運行。風險多樣是現代社會的一個特征,不同地方、不同時間可能出現各種不同風險。如果從制度上做好常態化防范和應對准備,規定好應該採取的措施和步驟,就能有效控制風險對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沖擊,減少風險對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影響,防止風險引發更大動蕩和損失。

完善制度有助於保持和增強人民信心。遇到風險,有信心就能臨危不亂,沒有信心就會驚慌失措。當人民群眾知道有完善的應對風險的制度時,就會更加相信黨和政府能夠化解這些風險,相信社會生活能夠繼續在正常軌道上運行,從而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同心協力,進一步增強應對風險的力量。

在應對風險挑戰中推動制度日益完善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內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任務之繁重前所未有,我們面臨的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這些風險挑戰,有的來自國內,有的來自國際,有的來自經濟社會領域,有的來自自然界。在長期實踐中,我們黨帶領人民成功戰勝了各種風險挑戰,也積累了制度建設的豐富經驗。事實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經歷風雨中不斷完善發展,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各方面體制,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進一步深化對制度重要性的認識,積極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在制度建設上取得重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有力保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門研究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問題並作出重大決定。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們從不懼怕風險挑戰,一直在櫛風沐雨中砥礪前行。回想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走過不平凡的歷程。面對種種風險挑戰,我們始終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不動搖,以堅定的政治定力、強大的組織力量、科學的應對戰略、恰當的方式方法化解了一個個風險,並且不斷總結經驗,通過深化改革,越過一個個險關,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進入新時代,黨中央提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求全黨同志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我們黨清醒地看到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帶來的挑戰更加嚴峻,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風險更加復雜,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經受“四大考驗”,防范“四種危險”,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越來越完善。

堅持制度建設和提高治理能力一起抓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系統概括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這些顯著優勢在實踐中展現強大制度威力,確保我們能夠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沖擊。隻有更加充分地發揮制度優勢,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我們才能有效應對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為此,必須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必須堅持加強制度建設和提高治理能力一起抓。制度是相對固化的,治理則需要更強適應性﹔制度側重於規范本身,治理更注重規范的執行。制度優勢要轉化為治理效能,治理效能要建立在科學的制度基礎上。制度是否成熟和優越,能否鞏固和完善,歸根到底要靠治理成效來說話。能否有效預見和防范風險,是治理成效的重要體現,也是制度是否具有優越性的重要體現。

當前,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要強化風險意識,常觀大勢、常思大局,科學預見形勢發展走勢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做到未雨綢繆。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總結實踐經驗,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增強制度建設的科學性、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筑牢防范和應對風險挑戰的制度基礎,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能夠在各個方面都充分發揮出來,確保及時化解各種社會矛盾,激勵廣大人民群眾凝心聚力、同心共筑中國夢。那些直接維護國家安全、直接防范和化解風險的各項制度,既屬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也屬於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尤其需要加快建立或進一步完善起來。

當前,尤其需要在制度建設的基礎上強化制度執行,著力提高治理能力。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善於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同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武裝力量、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等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充分發揮不同治理主體的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干部要切實強化制度意識,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做制度執行的表率,嚴格按照制度履行職責、行使權力、開展工作,帶動全黨全社會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不斷提高治理能力,不斷提高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各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預見、防范、應對和化解各種風險挑戰的能力,努力將矛盾消除於未然,將風險化解於無形,防止各種風險傳導、疊加、演變、升級,維護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一的良好局面。

(作者為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有實力有底氣有信心(大家手筆)

武 力

生產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使經濟運行保持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良好發展勢頭,積累強大物質力量,是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的基礎。可以說,經濟發展起來,我們抵御風險的實力就會增強,風險集中爆發、產生更大危害的可能性就會降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為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

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要求我們及時調整生產關系,對相應制度進行改革完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夯實我們應對風險挑戰的物質基礎指明了方向。

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制度變革的重要目標。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的歷史,就是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不斷變革社會制度,從而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歷史。我們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中國,成功把生產力從舊的社會制度中解放出來,新中國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通過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大規模開展社會主義建設,新中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建設了大量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為我們戰勝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提供了基本物質保障,也為后來生產力加速發展積累了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使生產力獲得空前解放。我們在經濟制度上實現重大發展。在所有制上,從“一大二公”轉變為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在分配制度上,從平均主義大鍋飯轉變為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在資源配置方式上,突破將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對立起來的教條束縛,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同時,還確立了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這一系列改革使我國經濟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有效調動各種經濟主體的積極性,充分釋放社會活力和創造力,不斷增強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韌性,從而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沖擊,離不開先進生產力的支撐,也離不開制度的持續完善。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為生產力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開辟了新天地。從全球范圍看,科技競爭進入空前激烈時期,誰能實現科技創新新突破,誰就能搶佔未來經濟發展的先機。在這方面,我國還面臨重大科技瓶頸,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科技基礎仍然薄弱。必須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積極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也面臨許多挑戰。這也要求我們繼續完善制度,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增強市場活力、穩定社會預期,持續增強發展動能。

保持定力,增強信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關鍵。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這正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有效增強應對風險能力的關鍵之舉。全會《決定》將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對於更好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意義重大。我們要按照全會部署,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切實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我們不僅有信心和底氣,更有條件和能力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有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我們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挑戰,迎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


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保障“中國號”巨輪行穩致遠(新知新覺)

戴長征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我們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這其中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前進道路上遇到的風險更多、挑戰更多。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必須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下更大功夫”。發揮好制度作用,對於有效抵御外部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抵御外部風險,首先應從戰略上准確把握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我們會面臨哪些外部風險,深刻理解這些外部風險產生的原因,充分認識其復雜性。這就要求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對我們面臨的外部風險作出科學分析和判斷,准確區分哪些外部風險是全局性、根本性、長期性的,哪些是局部的、暫時的、次生的﹔哪些外部風險可以通過調整方式和策略來化解,哪些必須通過改進和完善制度才能解決。

應當看到,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復雜變化,其中的挑戰因素明顯增多。比如,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經濟全球化、多邊主義受到挑戰,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在全球擴散,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上升。西方國家一些人固守意識形態偏見,渲染文明優越、文明沖突,一些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滲透、破壞活動。綜合考察,當前我們所面臨的外部風險挑戰,有些並不是局部的、暫時的,而是全局性、長期性的,並且相互聯動、密切交織,如果不能有效應對,就可能對我國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應對這些外部風險,零敲碎打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從全局出發,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有效運用制度手段。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相較於調整策略、改變方法等手段,制度建設有助於明確應對和化解外部風險的目標任務、各方面協作關系和職責定位,統籌推進各項工作規范化程序化。

習近平同志指出,衡量一個社會制度是否科學、是否先進,主要看是否符合國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擁護。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顯著優勢,讓我們從來不懼怕任何挑戰,總是能把挑戰轉化為機遇,不斷取得勝利。我們有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能夠在黨的領導下保持政治穩定、保持戰略定力﹔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深得人民擁護,展現出強大生命力,能夠持續推動國家發展進步﹔我們堅持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我們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等等。正是憑借這些顯著優勢,改革開放以來,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無論面對多麼嚴峻復雜的形勢,我們都能成功戰勝各種困難,有效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事實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體系,具有抵御外部風險的強大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增強以改革推進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自覺性,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更加彰顯,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釋放,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歷史和現實都証明,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保証我們發揮自身優勢、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們有信心依靠這一制度更有效地抵御外部風險,推動“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教授,北京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楊光宇、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