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做大票房蛋糕 關鍵要講好中國故事

張敬偉

2020年01月02日08:02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做大票房蛋糕 關鍵要講好中國故事

據國家電影局最新發布的數據,2019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42.66億元,同比增長5.4%﹔國產電影總票房411.75億元,同比增長8.65%,市場佔比64.07%﹔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7.27億。2019年新增銀幕9708塊,全國銀幕總數達到69787塊。

上述數據折射出兩個事實:一是中國電影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市場,和北美票房市場並立全球“唯二”﹔二是中國電影票房是中國文化市場的現實投射,大言之凸顯了中國精神文明的成果,小言之則說明觀影消費力強勁。若擴大到影劇市場,再拓展至更廣的文化市場,2019年前三季度文化產業的營收規模高達6.22萬億,增長76%,增幅跑贏GDP增長。

熱點檔期看電視,日常娛樂上網絡,影視網站看流量,文化產業從供給側到消費端都呈現出多元開放、成熟開放的健康生態。一部電影就是一個生態系統,內核是故事——無論是現實主義題材還是浪漫主義題材,或是科幻、魔幻、動漫,都不能脫離現實生活,接地氣近紅塵有煙火氣才能引起觀眾共鳴。此外,電影既是大眾娛樂產品,也和上層建筑有著密切關聯。所以,電影故事無論嬉笑怒罵還是純粹娛樂,還要在主流意識形態和社會娛樂關切間做好平衡。娛樂和教化集於一身的電影故事不能脫離現實而存在,這考驗編劇的智慧和水平。

好的故事,既要好的編導和演員團隊,也需要投資者的慧眼獨具。有些影片,小制作也有大票房﹔有些影片,大投資、大制作當然有高票房﹔有些影片,即使高流量演員全明星陣容加盟,大制作、大投資,但是故事空洞,也很難有觀眾緣。中國電影市場供給側已經形成高度市場化的充分競爭,消費端的觀影群體眼光也越來越刁,靠投機取巧已經很難讓觀眾走進影院。當然,信息化時代已經形成客觀的影評機構,這些機構對電影的動態評分也客觀上反映了一部影片的口碑和市場表現。

系統評價中國電影,高票房只是一個方面,講好中國故事更為重要。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內地電影票房過億影片90部,其中國產影片47部,佔比52.2%﹔過十億的15部,國產佔10部,佔比更是達到了66.7%。“十一”黃金周期間,在《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等主旋律影片強力拉動下,電影票房突破50億元,超過1.1億人次觀影,成為史上最強國慶檔,遠超2018年的26.55億元票房。票房TOP10國產影片佔據八部,主旋律、動漫科幻影片票房口碑雙豐收。

現在的電影市場,已經進化到內容為王,曾經的好萊塢大片,再靠燒錢帶來的空洞特效,已經無法讓中國觀眾走進影院。形式主義的唯美加上不思進取的系列大片,在中國市場更是雞肋。自然,那些復制好萊塢大片特效場面、缺乏故事支撐隻靠流量明星支撐的無聊玄幻和偽科幻電影,縱然燒錢無度也難逃扑街尷尬。小制作的矯情文藝片、浮光掠影的現實主義影片以及不食人間煙火的愛情片,即使有大佬級導演加持和雄厚資本燒錢,也無法取得更好的票房收入。

講好故事是影片成功的當務之急,講好中國故事則是成為爆款電影的關鍵。純粹燒錢、明星扎堆、營銷轟炸、院線貓膩,則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大忌。電影市場也需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且改革動力來自消費端的倒逼,誰不注重觀影者,誰就是燒錢作死。

(責編:仝宗莉、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