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鲜活故事,或许就是今天的两会头条、未来的政策热点——推进这一进程的,是求真、务实、接地气的态度和作风。这种风气和导向,不仅在全国两会上应该有,而且应当传递到更多领域——不空洞、不浮夸,有调研、有干货,这样,我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才能更加全面透彻,决策才会更加科学精准。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我在调研当中注意到”“这里跟各位记者朋友分享一个数据”……在今年全国两会的三大通道上,在团组讨论、记者会上,不少代表委员讲的故事生动鲜活,让人印象深刻。
媒体界海霞委员讲述自己到偏远乡村推广普通话助力脱贫路上的点点滴滴;文艺界冯巩委员提到自己去科尔沁草原调研时,发现当地百姓在物质脱贫的同时也渴望文化脱贫;湖北咸宁崇阳县大市村党支部书记程桔代表讲述了“扶贫车间”带动村民就近就地就业的故事;医疗卫生界赵家军委员讲述自己在走访中,发现不少乡村卫生室依然存在“前面拿药,后面吃饭睡觉”的简陋现象;在被问及为何呼吁高等艺术院校学生走向农村时,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委员回忆上世纪80年代,他到当时正在修建的乌溪江水电站进行绘画创作的故事……
代表委员这些沾着新鲜露水的故事,有着满满的履职责任及深厚的家国情怀。
其中,有代表委员履职道路上的实践和作为,有下基层调研的所见所闻,还有对履职体验的总结与思考。正是由于深入基层,用脚步去丈量,用眼睛去发现,才有好故事可讲;正是由于真正沉下身去悉心观察、主动沟通、耐心倾听,才能发现真问题。有的故事令人心酸,却是真实的图景。
有了具象、生动的故事做支撑,建言献策的观点和理念更容易被理解和认同。对会场外的百姓来说,聆听故事、感受经历的方式也更有感染力、更有代入感。小小故事让两会受到了更广泛关注,拉近了会场与基层百姓的距离。
每年的两会上,都会出现不少好故事。来自上海的朱国萍已经当过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的两会发言多是通过讲述身边的小故事,反映社会生活中一些较普遍的问题,还曾在团组审议时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故事讲得好。通过讲故事来讲道理,已成为朱国萍代表的履职哲学,在她看来,“把小故事讲好就是大事情”。
越来越多的履职故事被带到两会会场上来,说明对代表委员来说,日常工作和履职调研是分不开的。正如重庆江北区观音桥街道人民调解员马善祥代表所言,“本职工作做到哪里,代表履职就到哪里”。
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烟火气——两会故事,那些普通的人和事带来的触动,那些履职路上偶遇的沮丧和欣喜,往往连着国家社会的发展大计。
在今年两会召开前,多家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位置、重要时段开设了代表委员履职故事专栏,跟随代表委员的履职脚步,点对点聚焦他们的履职日常路径。这传递出一个信号:公众有了解代表委员履职过程的需求,代表委员也需要多种途径的亮相和互动。代表委员履职故事更频繁地被讲述的背后,是整体议政生态的改进,是公众对代表委员履职要求的提高。
昨日的鲜活故事,或许就是今天的两会头条、未来的政策热点——推进这一进程的,是求真、务实、接地气的态度和作风。这种风气和导向,不仅在全国两会上应该有,而且应当传递到更多领域——不空洞、不浮夸,有调研、有干货,这样,我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才能更加全面透彻,决策才会更加科学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