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彰顯澳門文化特色

人民日報:保護好研究好澳門的文化遺產

沈麗華
2019年12月25日05: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澳門是一座風貌獨特的城市,具有大量歷史文化遺產,澳門的文化遺產保護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研究好澳門的文化遺產,有助於彰顯澳門文化特色,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澳門回歸祖國之后,特區政府高度重視並不斷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大力支持文物考古事業發展。回歸之初,由於專業人才匱乏,工作進展不快,隻有“氹仔前海島市政廳地下室石結構遺址”等少量考古發掘工作。2005年7月,以舊城區為核心、由22座位於澳門半島的建筑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組成的“澳門歷史城區”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三十一處世界遺產,這為澳門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發展提供了新契機。

  2010年,在澳門文化局的邀請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成立澳門考古隊,對聖保祿學院遺址進行了全面調查和發掘。這是內地與澳門第一次合作進行考古發掘,也是迄今為止開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久的一次考古工作。聖保祿學院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第一所具有現代大學意義的教育機構,創辦於1594年,1762年關閉,對中國乃至東亞地區現代教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2010年至201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聖保祿學院遺址內發現一處大型基岩坑,出土大量青花瓷器及建筑構件,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大量“克拉克”類型外銷青花瓷的發現。出土文物反映了澳門在陶瓷貿易方面的繁盛景象。基於聖保祿學院遺址新的考古發現,澳門特區政府決定將其作為“海上絲綢之路”世界遺產申報的重要選點之一。這充分証明了澳門的開埠與遠航通商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文物發掘僅僅是一個起點,文化遺產保護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繼2010年至2012年的考古發掘之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澳門文化局文化財產廳的考古工作者又聯合於2015年開啟發掘資料整理和報告編寫工作。《澳門聖保祿學院遺址2010—2012年考古發掘報告》已基本完成,這是內地與澳門合作完成的第一部考古報告,對於澳門考古及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化遺產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在回歸祖國之后,澳門已經擁有了一組由多達30個點組成的世界文化遺產,並保留了眾多與海上絲綢之路關系密切的教堂、墓地、寺廟、碼頭、軍事防御設施等歷史遺存,還有數十座博物館及各類歷史人文景觀。澳門的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面對的不僅是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物証,還包括一些西方國家在華的文化遺留。澳門考古研究的不斷深入,特別是以聖保祿學院遺址為代表的物質文化研究,對於內地擴大與港澳台地區在文化遺產方面的交流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進“一帶一路”文化遺產保護與交流合作,促進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南亞廊道跨國申遺工作。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25日 09 版)

(責編:白宇、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