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民生觀:讓孕育善行的土壤更厚
有了好土壤,善心的種子才會更多發芽
近日,湖南省某地有名6歲的小孩,脫離了奶奶的看管,掉入路邊工地一處污水井(井邊有安全提示)。路過此地的挖掘機駕駛員王師傅,不顧臭氣熏天的污水,冒著毒氣危險,下井往返爬行數百米,找到孩子帶回地面。孩子父母專程趕到王師傅的老家,送上一面錦旗。對於王師傅的做法,社會也給予了高度贊揚和褒獎。
王師傅及時出手,不但挽救了孩子的生命,也讓人感受到社會無處不在的溫暖。凡人義舉,值得我們敬佩、尊崇。很多人說,像王師傅這樣的好人,越多越好啊!好人涌現得越多,社會風氣就越好!
怎樣才能讓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呢?
環境的激勵很重要。應該說,咱們大多數人心裡都有一顆行善向好的種子,要讓它生根發芽,萌發成真正的善行善舉,需要土壤,需要滋潤。善待英雄、厚愛好人,讓他們得到應有的贊許和肯定,有利於形成正面激勵的良好氛圍,讓孕育凡人義舉的土壤更厚實、更肥沃。
在當下的中國,正涌動著贊美好人、頌揚善行的潮流。連續七屆評選全國道德模范,向全社會公布他們的事跡,推動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風尚。各地也在不斷加強對英模人物的獎勵、保障力度,想方設法解決他們在工作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打消后顧之憂。對好人好事的宣傳形式、宣傳渠道也日漸豐富,更多凡人義舉登上了媒體的顯著位置。
不光在媒體上,贊揚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筆者漫步長沙街頭,看見LED屏裡有好人形象,大街小巷有“好人榜”,動漫作品裡有好人故事。在湖南海拔最高的縣城桂東縣採訪時,筆者早上來到河邊公園、湖畔棧道,走不遠,就有一些醒目而精美的木牌,介紹當地的道德模范。
更重要的是,這種時時處處對正能量的倡導,會形成一種“文化氣場”,讓做好事者揚眉吐氣,降低不必要的顧慮。這樣,整個社會就會匯聚更多溫馨和善意。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16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