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法治與改革相輔相成

付子堂
2019年12月04日05: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法治是一個含義相當寬泛的范疇,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既是國家治理方式,又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尺。法治建設是一種特定時空背景下的社會實踐,需要立足本國國情,回應特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因此,不僅在理論上有各種各樣的法治概念,而且在實踐中有各種不同的法治模式。

  我國法治建設具有獨特的歷史起點和現實邏輯。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法治建設取得長足進步,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依法治理水平逐步提升,人們的法治觀念不斷增強。我們黨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求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証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明確提出建設法治中國,要求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等等。這些內容與要求凝練地表達了我國法治理論和實踐發展的新成果,也對法學研究提出了新課題。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敗,是黨和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

  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破除一切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改革的推進離不開法治的保障。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動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要求依法配置資源,保障市場主體的權利﹔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要求深化法治實踐,切實保障公民基本權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要求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等等。正是在生動的改革實踐中,我們不斷深化對改革與法治關系的認識。比如,改革風險需要通過法治化解。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啃硬骨頭、涉險灘。要讓改革走得更穩一些、風險更低一些、質量更高一些,需要法治保障,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再如,改革成果需要法治保護。法治在固定成功的改革范例、鞏固改革成果方面具有重要功能,能夠把那些相對成熟的政策規定和制度設計上升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法規,推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當前,改革正處於攻堅期和深水區,面臨不少新問題新挑戰,呼喚更多的大膽探索,需要進行相應的制度創新。全面深化改革,確保改革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是法治中國建設的不竭動力,也始終需要法治為之保駕護航。在改革與法治的良性互動中,我們有信心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發展出更加適應中國社會現實需求、能給中國人民帶來更大福祉的法治文明。

  (作者為西南政法大學校長)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04日 09 版)

(責編:馬昌、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