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行與思:把“愛國”二字種在學生心中

高江濤
2019年11月24日05:2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這是一堂內容豐富的歷史課!”“這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實踐課!”觀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之后,中小學生一致認為。而學生的反饋,給基礎教育工作者以極大的鼓舞與啟發:要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讓愛國主義教育持久生動。

  中小學校要在厚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要從根上澆灌,從娃娃抓起。要抓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讓愛國主義的種子在學生心中扎根。而尊重教育規律,尊重孩子的成長特點,努力創新,打造更多青少年喜愛的教育教學方式和載體是重中之重。

  從“要我做”到“我愛做”。低年齡段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知識儲備相對有限,但好奇心強、參與活動積極踴躍。依據這樣的特點,安排孩子們參加一些生動有趣、互動性強的活動,能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如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在國旗護衛隊駐地舉行入隊儀式,向國旗敬禮,由家長親手為孩子戴上紅領巾,並讓孩子們用繪本記錄成為少先隊員的感受,就可以幫助孩子們更深刻地懂得五星紅旗和紅領巾的含義,體悟成為一名少先隊員的自豪,在他們心中種下愛國主義的種子。

  從讀“一本書”到打開“一幅歷史畫卷”。對於小學高年級和初中學段的學生來說,學習能力、記憶力和理解力都有明顯提高,處於閱讀黃金期。將閱讀紅色經典作為學生必修課,可達到語文教學和思政教學的雙重效果。特別是採取立體閱讀的方式,比如,課上朗誦《紅岩》的經典文段,課下觀看《烈火中永生》影視作品,參觀《紅岩》紀念館,同時鼓勵師生共讀、親子共讀,營造一個紅色閱讀的“場域”,就會在學生面前打開一幅立體的歷史畫卷,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並在紅色經典的熏陶下樹立愛國情與報國志。

  從“仰望星空”到“腳踏實地”。廣袤大地是學習成長的最好教材,社會實踐是最好的課堂。對於高中生來說,將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悟,更能提升育人實效。我們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回鄉調查留守兒童現象,撰寫調查報告,鼓勵學生利用每周研修課時間,走進博物館、民俗館、紀念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探究性活動中,用雙腳丈量大地,實現知行合一。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推進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小學、初中、高中,循序漸進、環環相扣,才能讓愛國主義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使其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積極創新載體與手段,針對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探索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是每一位基礎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4日 05 版)

(責編:馮粒、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