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員:用希望之光點亮未來

本報評論員
2019年11月22日05: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今年是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希望工程時指出,在黨的領導下,希望工程實施30年來,聚焦助學育人目標,植根尊師重教傳統,創新社會動員機制,架起了愛心互助和傳遞的橋梁,幫助數以百萬計的貧困家庭青少年圓了上學夢、成長為奮斗在祖國建設各條戰線上的棟梁之材。希望工程在助力脫貧攻堅、促進教育發展、服務青少年成長、引領社會風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30年間,希望工程以改善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設施、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少年重返校園為使命,對接社會需求,不斷創新發展,成長為社會公益領域的著名品牌,成為一個時代的記憶。當接受資助的孩子源源不斷地通過自身努力改變了命運,進而反哺社會,用愛心傳遞希望之光,無疑是一幅令人倍感溫暖的時代畫卷。

  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30年來,希望工程積極探索“堅持黨的領導,關注社會需求,符合中國國情,發揮團組織優勢,動員青年積極參與,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公益事業模式,對我國公益組織的孕育、公益文化的傳播產生了重要影響。進入新時代,希望工程要保持自身發展優勢,應進一步探索中國特色公益慈善事業發展之路,開辟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新路徑,發掘加大公益慈善服務供給的新方法,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上有新貢獻﹔同時,要在道德引領、價值觀培育上釋放更大能量,繼續倡導公民互助,弘揚志願精神,讓公益成為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

  不斷拓展教育扶貧的新領域和新內涵,是希望工程的新追求。扶貧要與“扶智”“扶志”相結合,才是激發內生動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希望工程蓬勃發展的30年,也是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公共服務不斷健全的30年,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兩免一補”等政策逐步實施,農村基礎教育狀況得到普遍改善。憑借著在教育扶貧領域深耕的經驗,希望工程應抓住轉型的新機遇,積極應對時代提出的新課題,從幫助孩子“能上學”到為孩子“上好學”“學得好”而努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進一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推動教育公平發展、促進農村地區青少年全面發展承擔起新的使命。

  讓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所系。我們期待進入新時代的希望工程,繼續履行“助學育人”職責使命,努力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種新希望,讓廣大青少年都能充分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2日 01 版)

(責編:馮粒、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