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國考熱依舊 體制內卻不是就業的避風港

朱昌俊

2019年11月21日08:0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國考熱依舊 體制內卻不是就業的避風港

  一年一度的國家公務員考試,本周末將再響開考鈴聲。今年的考試時間相較往年,提前了一個星期。根據媒體的報道,本次國考招錄共提供1.3萬個職位,計劃招錄人數超過2.4萬,比上一年度的招錄人數增加了近萬人。不過,國考熱並未真正“降溫”,考試競爭程度依然堪稱激烈,多個崗位是真正的“千裡挑一”。

  公務員崗位由於相對穩定、福利保障完善,多年來一直是擇業的熱點選擇,從常理上看,這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國考的激烈程度,除了反映出社會主流價值對“穩定”的追求,也可能折射出社會對現代公務員崗位的理解偏差。特別是在就業壓力之下,一些年輕人可能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前途瞄准“體制內”。

  但是,置於現代觀念下,公務員崗位從來不是就業的“避風港”。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公務員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已是大勢所趨。而隨著近些年由上至下的作風建設和放管服改革,無論是對公務員的職業理念,還是專業服務能力都有了新要求。將公務員崗位等同於可以“混日子”的想法,甚至期待一旦擠進去就能“前途無憂”,將越來越不現實。

  公務員考試報名“冰火兩重天”的現象,依然未得到改觀。部分熱門崗位的競爭比超過了1000:1,與此同時,仍有數十個職位“零報名”。這些崗位,有的是因為地點偏遠、工作比較艱苦,有的是因為對專業水平有較高要求、門檻限制多,讓報名者“望而生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公務員體系對專業人才仍存在需求缺口。

  當然,社會擇業觀念的優化,尤其是“官本位”價值觀的淡化,很難一蹴而就,公務員報考熱的持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個現實注腳。要真正讓社會對公務員考試保持平常心,既要進一步提升公務員隊伍的管理水平,從作風到福利、待遇都更趨規范化、透明化,遏制社會對於公務員職業回報的過高期待﹔也要借助持續的放管服改革,激活市場活力,讓更多的年輕人有意願、有勇氣、有機會開拓個人發展空間,而不是習慣性退縮到“體制內”。

  不必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年輕人報考公務員,也不能把此前媒體報道的個別年輕人誓言“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編制裡!”的個人觀點當作年輕人的普遍心聲。但是,告別對公務員崗位的集體“偏愛”,無論是在行動層面,還是在社會心理層面,都還有較長的路要走。讓公務員崗位的人才需求與考生報考意願對接更為合理,不僅有利於公務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的發展,也有助於激發更大的社會活力。

 

(責編:段星宇、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