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踢走阻擋“攜號轉網”的隱性絆腳石

宋鵬偉

2019年11月19日08:32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踢走阻擋“攜號轉網”的隱性絆腳石

最近有不少消費者反映收到通信運營商的“免費大餐”,有的是流量,有的是短信。記者經走訪了解到,由於“攜號轉網”月底將正式實施,為挽留客戶,通信運營商也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老客戶的“善意”。有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享受“免費大餐”可能會給以后“攜號轉網”帶來麻煩。

怕你走,就給你小恩小惠,這也是人之常情。從歧視老用戶到回饋老用戶,不能不說是一個進步,也從一個側面証明,攜號轉網的威力所在,根本上是對消費者有利的。問題是,話得說在前面,如果含含糊糊——隻說對消費者有利的,不利的全省去,這不是陷阱是什麼?

這樣的善意,就是虛情假意。雖然打著感恩和回饋的名義,實則就是為攜號轉網的推行人為設置障礙。誠然,轉網不是無條件的,跟運營商有合約在身,就應當按照約定執行完,這也是契約精神的體現。譬如,有些合約機,消費者到手的價格顯著低於市場價,所交換的條件就是保証在網時間和最低消費額度,如果說轉就轉,對運營商也不公平。因此,對轉網不成功,還要一分為二地看待。

至於新聞中提到的那位消費者,完全就是蒙在鼓裡接受了贈送的流量,對副作用卻一無所知。嚴格來說,已經涉嫌欺詐,如果只是電話溝通,運營商必須明確表明這個大禮包可能對消費者權益造成的損害,讓消費者掌握全面的信息,自己去選擇。這就跟新聞中經常報道的“老人存款變成買保險”一樣,須對產品性質及各種可能的不便提前告知,並留有書面和錄音等証據,絕不能玩貓膩。

這種較真兒,絕非小題大做,因為攜號轉網已經歷經九年、兩批試點,如今終於迎來了全面落地的時刻,絕不能再打折,甚至被架空。設想一下,如果能夠攜號轉網的只是個例,這個制度還有何意義?

事實上,相比於技術難題,如何打破利益的藩籬才是重點。具體到現實而言,就是要在以下兩方面嚴抓嚴管:一是讓信息更加透明公開。哪些情形暫時無法轉網,要及時清晰地告知消費者,而不是任由運營商自己解釋,甚至是恐嚇﹔其二,對於那些玩貓膩、鑽空子的運營商,必須及時查處、嚴懲不貸,以確保攜號轉網能夠真正貫徹落實下去。如此,才能讓消費者充分享有選擇權,讓市場競爭充分展開,從而確保消費者的利益,也讓那些願讓利、重服務的運營商不斷勝出。

(責編:段星宇、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