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財經觀:搭好融資“信息橋”

午  言
2019年11月11日05: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從這一角度切入有效施策,有望更大力度地緩解融資難融資貴,進而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一家小微企業按照傳統流程申請貸款,遇到不少困難,而在地方綜合金融服務平台上發布需求后,很快就有幾家銀行伸出了援手,企業可以從容選擇。前段時間在地方調研採訪,聽到的這個故事讓人印象深刻。是什麼因素有如此大的力量,讓小微企業也成了銀行的“香餑餑”?答案其實並不復雜:更加充分的信息。

金融市場從某種角度說,就是信用市場。在金融領域,信息的價值非常之大,其是不是足夠充分和透明,對市場運行會產生明顯影響。如果存在信息不對稱,為了尋找可靠的交易方,市場參與者就要付出很大的鑒別和尋找成本,甚至會導致交易無法實現。長期以來,中小微企業貸款難、貸款貴備受關注,事實上,這也是世界性難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難題,小微企業財務數據不完整,與銀行打交道時存在較突出的信息不對稱,是重要原因之一。

近日,國家發改委、銀保監會等部門表示,要通過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督促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的支持力度。這抓住了當前中小微企業信貸中的關鍵症結之一,從這一角度切入有效施策,有望更大力度地緩解融資難融資貴,進而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破解信息不對稱,有助於化解融資難。銀行的資金來自於儲戶的存款,防范風險、確保資金安全,是銀行的生命線。銀行之所以偏愛大企業,就是因為大企業的信用風險相對較小,又有大量抵押物,小微企業則大多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如果通過一整套機制,讓小微企業的信用也得到充分展現,守信者被獎勵,失信者被懲戒,不僅有利於促進全社會形成誠實守信之風,銀行也更願意給小微企業發放貸款,“嫌小愛大”的偏好很大程度上就會得到扭轉。

破解信息不對稱,有助於化解融資貴。小微企業的單筆貸款額往往不大,但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銀行獲取信息所付出的成本卻相差不大。兩相比較,小微企業的融資自然就要貴不少。如果通過公共服務渠道,幫助銀行以很小的成本獲取企業信息,銀行就能因此提高經營效率,並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贏得空間。

應當說,近年來大數據、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已為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創造了很好的條件。有了這些技術的支撐,銀行能夠構建起自己的客戶信用信息數據庫,也能更有效地處理各類外部信息。我們看到,包括國有大銀行在內,已有很多銀行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小微企業信貸的風險防范機制取得了很大進展。

從現實角度看,破解信息不對稱,重點和難點在於消除“信息孤島”。經過多年信息化建設,相關政府部門及一些商業機構都已經積累了不少信用數據,然而,如果這些數據處於零散、分割、封閉的狀態,就難以為企業完整“畫像”,信息不對稱的溝壑也不能真正消弭。這需要各方跳出局部視野,拆除數據“壁壘”,讓企業信息成為可以分享的公共資源。有了統一、完整的社會信用信息共享體系做支撐,並建立起健全的評價體系,銀企之間的信息對接就更加通暢,並有力助推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有效解決。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11日 18 版)

(責編:曹昆、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