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做講社會公德的好公民

李  斌
2019年10月29日05: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而無德,行之不遠。”一個社會文明有序,既靠先善其身的私德,也離不開相善其群的公德。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作為著力點”。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闡釋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在家庭裡做一個好成員”“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好品行”。這就為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准、文明素養提供了遵循,對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推動全民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一個新高度,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道德是社會關系的基石、人際和諧的基礎,社會公德作為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則,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綱要提出,“推動踐行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五個方面的社會公德內容,涵蓋了維護社會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的最起碼的道德要求,既針對全體公民也面向領導干部,有著重要的現實針對性和實踐指導性。把這些社會公德要求融入日常生活,強化制度保障特別是法律法規保障,使之成為人們日用而不覺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培護社會公德,關鍵在於引導公眾超越個人狹隘眼界和功利目的,從公益眾利層面實現小與大、私與公、家與國的融洽協調。“環保是別人的事情,與我無關”“大善做不了,小善不想做”“憑啥自己冒風險助人為樂”……公德遇阻,說到底是因為公共意識、規則意識、群己權界觀念等的缺失。張揚社會公德的要訣,就在於喚起人們的公共責任心、公民義務感,破除“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狹隘心理。廣大民眾明禮守法的公共文明意識,其實正是最寶貴、最強大的道德資源。

  道德是生活的哲學。道德建設既重對孰善孰惡的辨析,更重知行合一。從公共場所舉止文明到鄰裡相處和睦互助,從舉手之勞保護環境到心底無私為民服務,人人謹守社會公德,努力實現精神之美、行為之善、思想之真,就能讓道義的力量匯流成河,潤澤社會和諧有序運轉。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堅持提升道德認知與推動道德實踐相結合,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對個人而言,激發“見善如渴,聞惡如聾”的意願,增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行動力,就能成為一個“精神富有”的人,成為一個有益於他人和社會的人。

  每個人心底都蘊藏著善的種子,“人皆可以為堯舜”。《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強調:“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程。”高舉光照世道人心的公德火炬,培護引領社會和諧的公德高地,激勵人們行動起來守衛心中的道德律,一定可以奏響新時代的精神文明和聲,讓德耀中華、德佑未來成為現實。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29日 04 版)

(責編:牛鏞、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