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一線視角:筑起美好生活的幸福基礎

劉成友
2019年10月24日05:3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青海西寧有條南川河,每天晚上,河灘公園和中心廣場上,各民族群眾都會聚集在此跳舞、健身。數百人一起踏著節拍,共跳鍋庄舞,令人印象深刻。

  各民族群眾一起載歌載舞的歡快場面,是幸福西寧、大美青海的真實寫照,也成為新時代中國民族團結的生動縮影。新中國成立70年來,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和諧共進、守望相助,譜寫了一曲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恢弘樂章。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強調:“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這是新時代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生動寫照,也是新時代民族工作創新推進的鮮明特征。”同處和諧穩定的環境,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人們共同感受到,民族團結是力量之源、幸福之根,共跳團結進步的“鍋庄舞”,才能筑起美好生活的幸福基礎。

  團結奮進凝聚攻堅克難的力量。這種力量,體現於近代以來各族兒女團結一致、接續奮斗,更體現於新中國成立70年來各族人民同心逐夢的壯麗征程。從沱沱河畔搬遷到格爾木的長江源村藏族群眾,向漢族同胞學建筑裝修,向回族同胞學牛羊育肥,向蒙古族同胞學管理經驗,各民族互幫互學,共謀發展。長江源村老支書激動地說:“各民族兄弟的血脈連在一起,手挽在一起,心貼在一起,才有了和諧幸福的好日子。”走向幸福未來,隻有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才能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

  守望相助激發手足相親的力量。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從茫茫草原到莽莽戈壁,各族群眾之間團結友愛、無私幫扶的故事,廣為流傳。邊界協調、鄰裡調解、互訪聯誼等制度的建立,讓各族群眾省心、開心,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多一些真情流露的心手相牽,多一些情深義重的正能量,既是為美好生活鋪就坦途,更符合所有人發自真心的期待。這是因為,“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証”。

  自信自強增進共同發展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今天,依托黨的好政策和各級干部的幫扶,各族群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學習技能、發展產業,邁出脫貧致富的鏗鏘步伐。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族地區累計減貧2500多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1%下降到4%。我們需要下更大力氣謀劃好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讓各族人民共創美好未來、共享中華民族新的光榮和夢想。各族群眾自立自強、煥發內生動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進路,必將因民族團結更顯精彩紛呈。

  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擁抱在一起,親密融合,顆顆甜蜜,正是各族人民的美好心願。新時代新征程,激發風雨同舟、萬眾一心的民族團結合力,任何困難任何勢力都不能阻擋中國的前進步伐!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24日 05 版)

(責編:馮粒、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