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哪吒》衍生品超1800萬元,文創之路怎麼走

盤和林

2019年10月09日07:57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哪吒》衍生品超1800萬元,文創之路怎麼走

  2019年對於中國電影而言,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一年,開年《流浪地球》幾乎沒有征兆的大爆一舉殺入內地票房總排行榜前三之后,十年布局漫威出品的《復仇者聯盟4》也意料之中地以超過42億元人民幣的成績緊隨其后。如果說《流浪地球》和《復仇者聯盟4》分別是由於國產科幻的崛起、春節檔的東風和十年布局、數十部影片的鋪墊取得如今的成績,那麼2019年暑期檔橫空出世來到票房榜第二的《哪吒》,在上映前誰也沒能預料到其如今的佳績。

  據澎湃新聞報道,目前為止,《哪吒》的總票房已經超過49億元人民幣,影片的火爆也帶動了電影周邊的銷售,根據計算,《哪吒》公開衍生品的銷售額超1800萬元,這一成績也刷新了中國電影衍生品總額新紀錄。

  然而,與國外相比,《哪吒》在電影衍生品市場的表現還尚稚嫩,參考美國和日本兩個擁有完整衍生品產業鏈的國家,美國有75%的影視收入來自於衍生品市場,而在日本的動漫市場,更是接近90%的動漫收入都來自於衍生品。在中國,衍生品市場的收入佔比則僅為15%左右,其中有一部分還是來自於爆米花、飲料等消費品。

  從市場體量來說,截至2019年10月3日,全國累計電影票房已經超過了500億元人民幣,我國的電影產業顯然已經具備了開發衍生品市場的先決條件,但現實是我國的衍生品市場依然處於十分懵懂的狀況,對於像《大聖歸來》《捉妖記》《哪吒》等開發較為成功的衍生品,幾乎都是採用眾籌預購的方式,通常產品的設計、制作到最后的發售要經過較長的時間,到那時電影的熱度基本已經褪去。

  誠然,國外的電影市場已經具有了比較成熟的衍生品產業鏈,但是由於國情與文化背景存在差異,照搬國外成功經驗的做法很可能會帶來“水土不服”的現象,如何開發屬於中國的電影衍生品市場,還需要進行深度思考。目前國內衍生品市場發展緩慢,主要存在著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觀念問題,即出品方並不注重衍生品的開發,對國內大部分電影團隊而言,都不能保証自己在上映之后的票房是否能夠及格,通過衍生品輔助來帶動電影熱度以達到賺取票房的目的是比較常見的做法,而並沒有對電影本身的IP價值和后續開發有更多的思考。

  二是設計問題,由於票房壓力的存在,幾乎沒有出品方願意在電影取得一定成績之前就開始籌備電影周邊的設計,這也導致了最終決定出品電影衍生品時,給予設計師以及生產方的時間不足,並沒有辦法保質保量地進行衍生品生產,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電影衍生品的販賣與口碑。

  三是授權問題,相比起普通商品,電影衍生品是基於電影IP而生,在整個設計、開發、生產、銷售環節都有著更為復雜的過程,授權行為也涉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以及各家影視企業的利益,如何平衡其中的關系也是一門藝術,另外,對於電影IP這類知識產權的保護,防止盜版周邊橫行也亟待需要監管機構在立法、執法上予以標准。

  針對衍生品市場本身,法律層面的完善和保護是基礎,專業人才的培育是保証,隻有二者並存,才能助力中國電影衍生品市場能夠健康持久地發展。

(責編:仝宗莉、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