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兒童醫院開“作業吧”毀譽為哪般?

蔣萌

2019年09月27日16:3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兒童醫院開“作業吧”毀譽為哪般? 

背景:近日,南京同仁醫院兒童醫院在輸液室旁開設了一個“作業吧”,方便來吊水的學生寫作業。“作業吧”燈光明亮、座椅可調節,配有移動式輸液架、安全呼叫等設施,受到學生和家長的好評。但是,一些網友認為,孩子生病應該注重休息,家長也該以孩子的健康為重。

南方都市報發表觀點:從家長的角度來看,網友的這類看法是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在南京這樣的城市,中小學生的學業壓力之大,大概僅次於北京上海,所謂輕傷不下火線,已經成為老師、學生、家長之間參與競爭的普遍共識。一定程度上,高考的壓力正在變小,甚至中考的重要性也在下降。與此同時,小升初、幼升小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這種競爭不斷提前的現象,是典型的搶跑。然而,這中間卻存在一種“囚徒困境”:對所有孩子和整個社會最好的做法,應該是按照教育規律,結合個人興趣、特長,讓孩子們逐漸加快速度﹔但為了實現超越,部分孩子試圖通過搶跑佔得先機。緊接著,每個人都被潮流所裹挾,因為沒有人甘願被落下。最終,所有孩子都變得極為辛苦,最后孩子的身體、心理健康受到影響,卻被這個社會忽略。從微觀層面來看,醫院設立“作業吧”的舉動,當然是暖心之舉。但從更宏觀的視野來看,這樣的做法無異是在充當壓迫孩子的“同謀”。當然,把壓迫孩子的鍋甩給醫院,這樣的分析失之簡單了,但醫院方面作為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配合角色,應該是無疑的。醫院沒有給孩子鬆綁學業壓力的義務,醫院的“用戶思維”反而體現了它的服務精神。但透過這一則新聞,外界看到了孩子的“不幸”。也因此,醫院的創新在展示其暖心的背后,矗立的是一個讓人心寒的局面。這些孩子,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小蔣隨想:看過上幼兒園大班的外甥女的課外班作業,內容是“邏輯思維”,有許多推理題,當時挺驚訝——記得自己是小學四年級上校外奧數班,才學到同樣的內容。后來,外甥女上小學一年級,她媽媽說,老師“默認”孩子們已會加減乘除,上課教的都是更深的內容……一年級的孩子尚且如此,小學高年級孩子的作業,不少家長已經自認輔導不了,更別提初中、高中了。不得不說,現在的孩子開始學習的年齡、學東西的深度遠比父母小時候早得多、深得多。這算不算拔苗助長,見仁見智。但是,教育越來越受國人重視,高考仍是最公平的上升通道,必須面對。競爭不斷傳導,別人家的孩子會,自家孩子不能不會,家長們隻能讓孩子卷入“學業軍備競賽”。即便如此,是否就意味著“一切都要為學習讓路”,不能有任何“例外”?生病時應該多休息,不光是常識,醫囑中也會體現。不過,有醫囑是一回事,遵不遵循是另一回事。或許,在一些醫院也有病童邊輸液邊寫作業的場景,隻不過,人們往往是一聲嘆息。“作業吧”引發爭議,則是醫院試圖“暖心”,被另一些人理解為“扎心”。在某種程度上,兒童醫院“作業吧”尷尬只是學生課業“越減越肥”、素質教育談得多做得少的另一個注腳。學業競爭好比一趟飛馳的列車,因為怕落人后,誰也不敢輕易提前下車。可是,在生病、勞累的時候,在車上打個盹、喘口氣都不行嗎?再好的弓也不能拉得過滿,再好的鋼也禁不住過勞,這也要學習一下?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段星宇、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