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大學教授上講台,強令之外還需利導

張炳劍

2019年09月25日07:56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大學教授上講台,強令之外還需利導

  據北京日報報道,近日,在北京外國語大學非洲學院和亞洲學院成立儀式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岩透露,教育部隨后將出台新規,大學教授和副教授連續3年不給本科生上課,將清理出教師系列。

  教授要給本科生上課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將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一項基本制度固定下來。此后,2017年,又發布《教育部關於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教授、副教授要更多承擔本科教學任務,不斷提高高校教學水平。這次再出新規,說明現實中這項基本制度的落實可能並不理想,否則時至今日,教育部也無須再推出這項新規。用吳司長的話說,在如今的一些高校內,還存在著一些隻關心自己的利益而不用心教書的“水師”。

  按照規定,給本科生上課,是教授的基本職責之一,不該如此反復被強調。但因為當前部分高校的辦學普遍存在追求短期政績的問題,片面強調學術研究成果,包括論文、課題、經費、專利等,而忽視對人才的培養。這就導致了一部分教授隻要學術成果突出,不給本科生上課也無所謂。在這種功利的辦學追求下,一些教授便成了論文教授、課題教授、經費教授,而恰恰難成為教書育人的教授。

  筆者就了解到一種現象,在一些大學裡,到了分專業課時,教授推給副教授,副教授又推給講師,而講師又以種種借口推掉。最后,隻好外聘一位教師來給學生上專業課。即便一些高校對教授上課有考核,應付要求也容易,在課表上寫上教授的名字,去上一兩次,然后就讓自己的博士生去。這種挂羊頭賣狗肉的“教授上課”現象,媒體也多有曝光,但似乎沒有引起高校重視,反而被一些人當成“經驗”借鑒、推廣。究其原因,還在於在現行的高校考核體系下,教學是件無利可圖且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可是,大學的職能除了科研,最主要的還是培養人才,如果沒有一流的教師,又哪來一流的學生?連續三年不上課就將被清除出教師隊伍,從操作層面來看,更有細節,也更有抓手,既對不上課的時限做了規定,又對不上課的后果有明確的處罰,這無疑給落實“教授給本科生上課”這項基本制度提供了依仗。這項即將出台的新規如果能夠實打實地落實到位,應該可以更有效地約束高校教師的執教行為。

  不過,如果少了后續的有力監督,這項新規的推行也可能大打折扣。這裡還有兩個方面需要細化,一是,教授們上不上課,誰來監督?誰來統計?誰來考核?二是,即使有些教授被迫給學生上課了,如果應付差事、磨洋工,又怎麼辦?這都需要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追究和考核的體系。

  此外,在筆者看來,這些還只是治標不治本,要真正讓教授重返講台,關鍵不在逼,而應該改變當下高校長期以來奉行的隻重科研不重教學的風氣,設計出一套讓教學“有利可圖”的考核體系,引導他們自覺登上講台。隻有讓教授們真正從唯論文、唯課題、唯項目的繁忙業務中抽身出來,才可能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教學,不至於本末倒置,左右為難。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