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揚起信念風帆,培厚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石川

2019年09月18日10:14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國家主席習近平17日簽署主席令,根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17日下午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授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42人國家勛章、國家榮譽稱號。

於敏、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一個個閃亮的名字,為人耳熟能詳。他們都在各自領域做出了驚天動地的貢獻,是當之無愧的國家脊梁﹔他們與共和國同行,與時代同行,所擁有的家國情懷和人格魅力深深折服國人。

從“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為氫彈突破作出卓越貢獻”的於敏,到“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杰出貢獻”的袁隆平,再到“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研究發現了青蒿素,解決了抗瘧治療失效難題”的屠呦呦……這些國之脊梁的科研高度,讓人高山仰止,我們可能難以企及他們的專業水准,但他們的精神力量具有磅礡的感染力,能夠激勵出我們的愛國心、報國志,也能引領我們找到精神家園。

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於敏等人所展現出的精神風骨,正是中華民族精神大廈巍然聳立的支撐力。比如,於敏甘於“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張富清戰功赫赫,卻“60多年來,他深藏功名,埋頭工作”﹔黃旭華在無經驗、無技術、無條件的環境中牢記毛主席“核潛艇,一萬年也要造出來”的囑托。那麼,又是什麼支撐於敏等人砥礪奮進?是信心,是信念,也是信仰。

於敏說過,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沒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人生足矣!這樣的精神風范讓人動容,也讓人共鳴。實際上,每一位為國為民的國之脊梁,都有堅不可摧的信仰,也都有潤物無聲的精神力量。

信仰看似抽象,精神力量看似縹緲,但它們都能讓人感受得到,也能激發我們奮發向上。小到一個人、一個集體,大到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隻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奮、愈戰愈勇,否則就會不戰自敗、不打自垮。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人民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向強起來的飛躍,正因為有信心、有信念、有信仰。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應該承認,這些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獲得者,當年建功立業時條件遠沒有如今優越,遭遇的艱難險阻也不少,但他們“熬”出來了,成就斐然,這是信仰的力量,也是精神的力量。這對今天的我們頗具啟發意義,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這更需要我們揚起信念風帆,培厚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揚起信念風帆,培厚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我們就能更好地凝心聚力,敢於攻克一個又一個的“婁山關”“臘子口”,創造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我們就能更好地勇於擔當負責,積極主動作為,保持斗爭精神,敢於直面風險挑戰﹔也會更清醒地意識到: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會忘記為什麼出發。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無論寶貴精神品格還是崇高價值追求,都熔鑄了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把榜樣的力量轉化為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的實際行動,我們將走得更堅定從容,我們將更有沛然不可御的文化自信。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