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綠色發展既是底線,也是轉型升級的“高線”

原石

2019年08月24日09:0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初秋時節,河西走廊中部的山丹馬場,水草豐茂,駿馬奔騰。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察看草場和馬群放養情況,聽取祁連山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情況匯報。他指出:“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環境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隻要貫徹新發展理念,綠水青山就可以成為金山銀山”。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這個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老馬場,正逐步轉型成為集特色養殖、高原食品加工和生態旅游為一體的現代企業,煥發出勃勃生機。

近年來,從我國的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脫鉤”,到我國已越過污染物排放隨經濟發展而增加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拐點,學者從不同角度証明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巨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萬裡飛沙的毛烏素沙漠再穿綠裝,“病得不輕”的長江重新涌動出蘆葦鋪綠、江豚騰躍的碧水,我國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力度之大、能力之強,令世界驚嘆。甘肅幾十名領導干部因祁連山生態破壞被嚴肅問責,陝西秦嶺違建別墅問題得到徹底整治,展示出史上最嚴環保法及環保督察的“鋼牙利齒”。綠色發展按下快進鍵,天更藍了、山更清了、水更綠了成為人民群眾的共同感受。

發展不等於破壞,保護不意味停滯,這已經成為治理者的共識。從中國的發展歷程看,“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工業圍城、垃圾遍地”的舊路子難以為繼。近日亞馬遜雨林的大火,雖然原因有待查明,但當地毀林開荒的發展方式難辭其咎,這也告訴我們:保護生態環境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面對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矛盾,首先要明確:生態環境保護萬無一失、一失萬無,無論就破壞后再恢復的困難程度,還是環境污染給人民健康帶來的威脅,生態底線不容逾越。倍加珍愛、精心呵護,我們的家園才會更加美麗。

綠色發展,是一條底線,也是轉型升級的“高線”。從用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到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再到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對“兩座山”的認識變遷,彰顯著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也見証了中國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有的山區,發展旅游、康養產業,走出農旅融合的新路﹔一些城市,改變產業結構,主打文化創意、電子商務﹔不少工廠在污染物排放標准的倒逼下,轉向循環低碳的高效發展……通過技術創新、結構優化等手段,生態產業變身“搖錢樹”,美好環境成為“聚寶盆”,充分論証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

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需要多一些方法,更需要多一些定力。畢竟,綠色轉型意味著機遇,也常常伴隨著陣痛。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曾指出,“要給你們去掉緊箍咒,生產總值即便滑到第七、第八位了,但在綠色發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氣污染、解決霧霾方面作出貢獻了,那就可以挂紅花、當英雄。”當然,給重潛績、看長遠的治理者去除緊箍咒,關鍵還要優化考核手段。近年來,“唯GDP”的傾向得到扭轉,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綠色發展指數等反映發展質量的新指標逐漸成為地方考核的標准。構建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方能讓“美麗經濟”的指揮棒、風向標充分發揮作用。

從浙江安吉、四川遂寧,到塞罕壩林場、庫布齊沙漠,越來越多的“美麗經濟”種子在華夏大地扎根破土。讓經濟增長、人民幸福的曲線持續向上,污染排放、生態破壞的曲線不斷下降,我們必將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責編:岳弘彬、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