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輿論監督常態化,不適應就會“失態”

王學鈞

2019年08月09日08:27  來源:齊魯晚報
 

“現在已經進入全媒體時代,我們的個別干部還不懂運用網絡手段,不會輿論引導,以致面對媒體失聲失語失態。”棗庄市委書記李峰在日前召開的全市干部作風建設大會上如是說。

顯然,李峰書記的這番話並非無的放矢。前不久,棗庄問題水泥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有關官員面對央視鏡頭“隻張嘴不出聲”的“失態”嚴重損害了棗庄的輿論形象。如今,隨著對當事官員的嚴厲處分,洶洶輿情也已基本平息。不過,由這一“失態”所呈現出來的問題並沒有就此解決。以這次輿情為鏡鑒與契機,對全市干部作風中存在的頑疾來一次“大檢視、大排查、大掃除、大整治”,很有必要。

確實,官員在媒體面前的各種“失態”跟工作作風有直接的關系。有些官員觀念陳舊且自甘平庸,在這個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的全媒體時代,沒有應有的本領,缺乏必要的網絡知識與技術,面對輿情,無力“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再加上怕擔責任、怕惹麻煩,面對某種驟然而起的輿情,他們就會患上“媒體恐懼症”,從而表現出某種“失態”——有的閃爍其詞能拖則拖,有的三緘其口不置一詞,更有甚者則大放厥詞破口大罵。

棗庄問題水泥事件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有些官員在面對央視記者的採訪時,“媒體恐懼症”又犯了。“隻張嘴不出聲”的官員,不僅傷了棗庄的輿論形象,也暴露出了當地官員媒介素養上的問題——面對輿情,不少官員缺乏必要的傳媒知識與技能,更缺乏對輿論監督應有的包容與尊重。對絕大多數官員而言,就算現代媒體再復雜多變,經由必要的培訓與學習,掌握、運用相關傳媒知識與技能並非一件多難的事。最大的難點在於后者。一直以來,不少地方還沒有完成對輿論監督的“脫敏”——媒體能說“好話”那是最好,如果有媒體要做“負面報道”,那就要千方百計予以制止。至少,要盡可能降低輿論監督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由此,面對某種“負面”輿情,不少官員往往基於對輿論監督“過敏”而情不自禁地表現出這樣那樣的“失態”。

必須看到,“輿論監督與正面宣傳是統一的。”對媒體而言,在真實客觀的基礎上,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直面社會丑惡現象,激濁揚清、針砭時弊,是其存在的價值所在。而對官員而言,習慣於在監督下工作和生活,正確對待輿論監督,及時解決輿論反映的問題,也應是一種坦然以對的常態。

在這方面,不僅有山東省委“加大輿論監督力度”的要求“撐腰”,更有青島市“讓輿論監督成為社會生活常態”的率先垂范。面對輿情,各地都要有“聞過則喜”的境界,都當有這樣的認識高度:“輿論形象、輿論環境也是生產力,輿論監督對於打造法治政府、服務政府、誠信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於形成強大的社會動員力,理順社會情緒,淨化社會環境,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責編:李儀澤(實習生)、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