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向前,向前,改革重塑謀打贏

魏寅

2019年08月01日00:02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遠飛者當換其新羽。”從某種程度講,一支軍隊履行使命的能力取決於因應時勢的變革。如果不知變、不圖變、不能變,就無法實現“舊質向新質的飛躍”,如此一來,再強大的軍隊也將落伍,甚至被時代無情拋棄。

如今,新軍事革命的浪潮洶涌澎湃,對於人民軍隊而言,隻有順時以動、因機而發,擊水中流、逐浪潮頭,“大膽地前往無人前往之地”,才能搶佔未來軍事競爭的戰略制高點。須知,改革的“時間窗口”不會永久敞開,如果不“同時代一起走”, 就可能犯歷史性錯誤。

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強軍”成為熱詞。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黨中央、習主席定下的戰略決心、作出的戰略擘畫,是強軍興軍的必由之路、決定軍隊未來的關鍵一招。2015年底,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召開,自此,改革大幕正式開啟,改革舉措接續出台,改革節奏蹄疾步穩,改革落點扎實有力。解決體制性障礙以“強大腦”,解決結構性矛盾以“壯筋骨”,解決政策性問題以“增活力”……可以說,改革的宏偉藍圖正漸次展開,改革的四梁八柱正拔地而起。

改革重塑,軍隊指揮體制煥然一新。軍委機關由4個總部改為15個職能部門,7大軍區調整劃設為5大戰區,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成立,海軍、空軍、武警部隊完成機關整編工作……通過改革,我軍突破了長期實行的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大陸軍體制,建立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實現了軍隊組織架構的一次歷史性變革。

改革重塑,軍隊結構編成煥然一新。這次改革,將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陸戰型的力量結構,改變國土防御型的兵力布勢,改變重兵集團、以量取勝的制勝模式,使我軍規模更加精干、結構更加優化、編成更加科學,邁出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的一大步,加快向“充實、合成、多能、靈活”方向的發展。

改革重塑,軍隊作風面貌煥然一新。通過“轉職能、轉作風、轉工作方式”,“實戰、創新、體系、集約、融合”的理念深入人心﹔通過對“和平積習”進行大檢討、大清查、大起底、大掃除,廣大官兵心思更加向打仗聚焦、工作更加向打仗用勁,戰斗力標准牢固確立,實戰化水平明顯提升。

如今,重整行裝再出發的人民軍隊,昂首闊步走進“新體制時間”,讓人們感受到“帶著電閃雷鳴的變化”“如朝陽般噴薄的希望”。正如外國媒體的評價: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最徹底、最重要的一次軍事改革,“解放軍將變得更有效、更具戰斗力和更精悍”。

改革必然伴隨著陣痛。從沉疴痼疾的破除、利益藩籬的破障、思想觀念的破冰,到對新職能定位的適應、對新權力邊界的厘清、對新配套機制的完善,我軍改革 “大破大立”。 “沒有痙攣,歷史就不能向前邁進一步”。改革之痛是“換羽”之痛、“破繭”之痛、“拔節”之痛,隻有勇於承受這種痛,才能解決“不通、不融、不強”的問題,達到“消脂肪、壯骨骼、強內功”的目的。

改革,歸根結底是一場自我革命,必須敢啃硬骨頭、勇於涉險灘,堅定不移把改革進行到底。我們堅信,有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的堅強領導,有幾年來軍隊改革取得的成功經驗和重大成果,有全軍官兵的勠力同心和全國人民的鼎力支持,人民軍隊一定能夠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實現新的跨越、走向更加光輝的未來。

【相關閱讀】

人民網評:向前,向前,浴血榮光鑄軍魂

(責編:李楓、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