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逃避式考研”? 帽子須慎扣

毛建國

2019年07月31日08:06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逃避式考研”? 帽子須慎扣

  據7月29日《中國青年報》報道,不久前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受雇工作”的比例為73.6%,連續5屆持續下降﹔“正在讀研”及“准備考研”的比例則在持續上升。而據調查,在考研大軍中,“逃避式考研”成新風向,有的為逃避就業,有的為逃避逼婚。

  在中國文化的傳統語境裡,“逃”肯定不是對一個人的積極評價。“逃避式考研”也是如此。在一些人看來,年輕人應該是勇猛剛毅的,考研是為了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理想。而逃避是不敢面對未來。有專家表示,這種逃避根本沒有用,有逃避心理也很難考研成功,即便考上了,也會面臨學術上的嚴重挑戰。

  “逃避式考研”當然不可取。問題是,標簽化思維之下,存不存在著夸大和誤傷?時下,“就業難”一直被認為是“考研熱、讀研熱”的主要原因。在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9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中,考生報考研究生的首要動機為提高就業競爭力,佔比36%。可見,考研與就業之間存在緊密聯系。

  因為找不到好工作或者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才去考研、讀研,似乎在“純潔性”上差了一點,但若把考研定義為只是追求學術,也未免有些狹隘。

  考研心理是復雜的,即便存在“逃避”其他事情的成分,也不應被無限放大。

  面對一項任務,因為完成難度高、手上事情太多,所以放到最后做,這僅僅是“逃”嗎?選擇考研,不排除有些人一時沒有找到好工作、有些人喜歡大學環境,也不排除一些人還想等幾年再邁入社會……這些情況往往是疊加的,而不是單一的。即便自稱“逃避式考研”的人,也未必就完全是因為害怕面對社會,純粹想逃避。

  標簽化思維的可怕之處,不僅在於其簡單化,不足以反映復雜的現實,還在於一旦形成標簽之后,就容易對人群進行劃分,形成身份的固化,進而把一些人拋進道德的海洋裡。

  年輕人的路要怎麼走,旁人可以提醒、引導、規勸,但不要簡單粗暴地扣帽子,造成不必要的爭論、傷害。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