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職稱“互通”,鋪就復合型人才培育新通道

郭振綱

2019年07月31日08:01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社評】職稱“互通”,鋪就復合型人才培育新通道

  打通企業內部人才流動渠道,變“死水”為“活水”,鞍鋼的此番職稱改革對產業工人、技術人員的個體發展,對企業產品質量的提升、技術人才的培育和儲備,對地方產業升級、高質量發展、更充分就業,都大有助益。

  據本報7月29日報道,鞍鋼打破職工身份界限,工人可考專業技術職稱,專業技術人員可考技能職稱。工程技術人員考技能職稱理論考試免試,隻考實際操作,報什麼考什麼﹔工人考專業技術職稱則需要考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截至7月22日,報考專業技術職稱的1510名工人有261名考取了助理工程師和工程師職稱,報考技能職稱的93名專業技術人員有75名考取了高級工和技師職稱。

  此前,一般來說,工人隻能按照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晉升職稱,而大學生畢業入職后,則按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等晉升,職工身份基本固化。

  所以,鞍鋼上述改革的意義在於,打破了這種固化。產業工人和技術人員可以進行身份轉換,實現通道“互通”,這麼做的好處是,產業工人通過參評技術職稱提升了理論知識——過去往往重技能輕理論、隻知“怎麼做”不知“為何做”,如今則既知“如何做”又懂“緣何做”﹔技術人員通過參評技能職稱可以補齊操作的短板,變以前重理論輕實踐、知道“為何做”卻難以“做得好”,為既能“理論通”又能“操作精”。“雙軌”互通,不僅將幫助產業工人和技術人員實現理論技能的雙提升,而且化解了以往職稱“單軌”運行、理論和操作“兩張皮”的情況,疏通了人才培育的梗阻。

  進而言之,“雙軌”互通還可以打破諸如產業工人上升通道窄、待遇相對低等不利於自身發展的瓶頸,等於給產業工人鋪就了上升新通道、搭建了成才新階梯。而技術人員也將告別“坐而論道”,通過技能錘煉,既在理論研究上有建樹,又在操作上得心應手,進而成為企業產業經營、科技進步領域釋疑解惑的能手。說白了,“兩條腿”走路顯然比一條腿走得更穩、更遠。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是推進國家現代化進程的重大戰略,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佔比是未來人力資源競爭的主戰場和影響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隨著我國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逐步實施,一方面,一些傳統技術逐步淘汰,越來越多的單一技能型工作崗位逐步萎縮,大量產業工人需要技術再升級﹔另一方面,新型技術不斷涌現,創造出許多新工作崗位和機會,亟須相應的技能人才來匹配對接。“技工荒”和“就業難”在一段時間內將疊加出現,培養復合型人才和產業工人隊伍,是解決上述難題的關鍵和抓手。

  近年來,國家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頂層設計和政策密集出台,特別是《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頒布實施后,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制度環境不斷優化、改革動力不斷增強。政府搭好了平台,企業火熱實踐。不少地方和企業都立足當地產業工人隊伍現狀和優勢,在存量改革上“動手術”,在增量培育上出新招。有的大規模開展面向產業工人的職業培訓,促進學歷與非學歷教育縱向銜接連通、橫向互通互認﹔有的鼓勵名師帶高徒,統籌規范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厚植人才基礎﹔有的鼓勵企業設立高技能人才特聘崗位,擴大人才交流,提升高技能人才經濟和政治待遇﹔有的大力度促進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幫助其補上技能短板……

  打通企業內部人才流動渠道,變“死水”為“活水”,鞍鋼的此番職稱改革對產業工人、技術人員的個體發展,對企業產品質量的提升、技術人才的培育和儲備,對地方產業升級、高質量發展、更充分就業,都大有助益。這樣的改革踏在了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鼓點上,也為今后的職工隊伍建設和改革提供了新樣本。期待類似的新樣本能夠不斷涌現,共同為我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提供新助力,豐富新經驗。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