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不能坐待“溫室地球”成為現實

胡欣紅

2019年07月24日07:45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不能坐待“溫室地球”成為現實

  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努利斯日前証實,2019年全球多國度過了一個有歷史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據介紹,2019年6月是歐洲、南美洲和非洲有歷史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西歐和中歐的部分國家和地區日平均氣溫比正常水平高出10攝氏度,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氣溫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歐洲6月高溫天氣出現頻率是100年前的至少10倍。

  近年來,全球發生熱浪和高溫的頻率呈上升趨勢。去年夏天,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北半球國家被熱浪席卷:北京連發23個高溫預警,東北多地高溫接近歷史紀錄﹔加拿大魁北克省遭遇幾十年罕見連續高溫……被稱為“地球冰箱”的北極也未能幸免,“北極圈現32℃罕見高溫”、“北極海冰融化,無家可歸的北極熊面臨滅頂之災”等文章刷屏,引發人們對全球多地“高燒不退”及背后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的擔憂。

  氣候的變化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尤其需要放在一個長時段內進行審視。研究表明,地球的回暖不是近幾年乃至近幾十年才出現的情況。距今1萬年以前,地球母親終結了被稱作“第四紀冰期”的“人生階段”,進入到一個新階段——“間冰期”,冷了200多萬年的地球逐漸開始變得暖和了起來。直到現在,還遠沒有達到地球孕育生命以來最暖和時期的溫度。

  盡管如此,對於全球氣候變暖,依然不可掉以輕心。究竟與哪些因素相關、趨勢如何等問題,固然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但不管怎樣,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改善環境,應該是人類的應有之義。

  按照世界氣象組織報告的說法,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很難簡單歸因於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但從長期來看,極端高溫和降水增多這一趨勢無疑是由氣候變化引起的。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最新研究,未來我國夏季極端高溫事件的出現概率會大大增加,到2025年左右至少有50%的夏季可能出現長時間的高溫熱浪過程。到本世紀末,最壞的可能性是我國出現極端高溫熱浪事件的頻率將比現在高出5倍。

  因此,正視問題並尋求更為長遠的應對策略,努力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因勢利導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是擺在每個人面前最迫切的課題。我們既不能麻木不仁、無動於衷和盲目樂觀,也不能大驚小怪、動輒“細思極恐”,不能輕信和傳播沒有科學依據、缺乏嚴謹態度的言論,那樣很容易引發一些認識問題甚至嚴重的社會問題。

  正是意識到氣候變暖的嚴重后果,國際社會於2015年達成了《巴黎協定》,提出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然而囿於諸多因素,《巴黎協定》實施成效不彰,而澳大利亞、瑞典和丹麥等國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論文認為,即便各國實現了《巴黎協定》中確定的減排目標,地球也有成為“溫室地球”的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有一些地球系統處於臨界點,一旦跨越臨界點就可能發生突變,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如果‘溫室地球’變為現實,那麼地球上許多地方將不再宜居”。人類隻有一個地球,環球同此涼熱,“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這樣的紀錄可不能輕易又被打破了。

(責編:仝宗莉、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