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是個系統工程

豐收

2019年07月19日08:05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是個系統工程

  近段時間,“垃圾分類”一詞頻上熱搜榜。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8.9%的受訪者坦言自己對垃圾分類一知半解,95.8%的受訪者期待了解垃圾分類知識。69.8%的受訪者希望媒體廣泛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宣傳。(7月18日《中國青年報》)

  由於此前僅有部分城市的部分小區試點垃圾分類,所以目前近七成受訪者對垃圾分類一知半解,這並不奇怪。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垃圾分類行列,了解垃圾分類的人自然越來越多。95.8%的受訪者期待了解垃圾分類知識,這既是因為公民意識覺醒,也是垃圾強制分類成為趨勢倒逼的結果。

  垃圾分類需要人人參與,而人人參與的前提是了解相關知識,比如哪些垃圾屬於有害垃圾,哪些垃圾屬於可回收物,隻有了解清楚才能精准投放。所以,所有實施垃圾分類的城市,首要任務是向市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而普及這類知識是一個系統工程,除媒體廣泛宣傳外,還需要多種手段進行長期推動。

  媒體宣傳是普及垃圾分類知識的渠道之一。最近這一兩個月,各級各地媒體紛紛聚焦垃圾分類,宣傳效果明顯,既培養了社會共識,也普及了常識,為實施垃圾分類奠定了群眾基礎,創造了良好氛圍。接下來,還需要媒體對垃圾分類持續關注、熱情不減,以更豐富的手段普及知識,讓更多市民成為垃圾分類“知道分子”。

  除媒體宣傳外,科學制定垃圾分類政策和標准也很重要。如果分類標准更科學,無疑市民更容易掌握。比如上海垃圾分類中,干垃圾和濕垃圾必須分開,於是一些人“傻傻分不清楚”,網上出現了不少段子。盡管上海有關方面進行了科普,但對有些人來說,要真正弄明白並分清楚,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相較之下,北京、廣州、深圳等城市不分干濕垃圾,就這一點來看,垃圾分類知識更容易普及。

  嚴格獎罰也是普及垃圾分類知識的手段之一。對於不按規定精准分類垃圾的居民依法進行處罰,既能促使被罰者主動了解垃圾分類知識避免再次被罰,對其他居民也有教育和警示意義——如果不想被罰,就必須了解分類知識。同時,深圳對垃圾分類積極個人和好家庭進行現金獎勵具有示范性,可鼓勵市民了解垃圾分類。

  一些人不了解垃圾分類,也是因為不了解垃圾分類的過程和意義。如果組織部分市民對每一類垃圾分類處理或利用的過程進行參觀,相信會給參觀者留下深刻印象,這些人不僅會成為垃圾分類的積極支持者,還會成為知識普及者。此外,普及垃圾分類知識要從很多細節入手,要讓每個志願者成為科普宣傳員。

  垃圾分類也要從娃娃抓起,讓垃圾分類從學前教育開始進校園進課堂,在孩子們心裡撒下垃圾分類的種子,讓孩子們充分了解垃圾分類。去年,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的《關於在學校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底,各學校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普及率要達到100%,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進行嚴格認真的考核。

  垃圾分類是長期工程,意味著科普也是長期工程。從其他一些國家的情況看,確實需要持續普及垃圾分類知識。以德國為例,1904年開始實施垃圾分類,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但2017年媒體報道顯示,在柏林等德國大城市,黃色“可回收物”垃圾箱內甚至有多達半數垃圾分類錯誤,這大概也與科普不到位有關。

  目前,我國處於垃圾分類的起步階段,更需要廣大居民充分了解垃圾分類知識。既然95.8%的受訪者期待了解垃圾分類知識,各有關方面應該盡最大努力,以通俗易懂的科普方式,切實滿足公眾對綠色環保生活的期待。

(責編:董曉偉、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