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不給家長布置代勞作業 也需家長不主動代勞

熊丙奇

2019年07月03日07:5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不給家長布置代勞作業 也需家長不主動代勞

  暑假將至,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2019年中小學生暑假有關工作的通知》,就做好暑期安全教育、合理布置暑假作業、開展多樣活動、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監管等工作做出一系列具體部署。《通知》要求合理布置暑假作業,學校要統籌調控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作業數量和作業時間,由學科組、年級組集體研究布置學生暑假作業。鼓勵布置活動性、實踐性、探究性作業,嚴禁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

  要求家長完成的作業,是指直接布置給家長的作業,如要求家長每天聽寫孩子英語單詞,檢查孩子每門功課完成情況等等﹔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則是難度較大,由孩子獨立完成不了,家長不得不“代勞”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作業。教育部做出以上要求,是想扭轉中小學拍腦袋布置作業,既增加學生負擔,又增加家長焦慮的現象,以讓每個學生能度過有意義的假期生活,而不是整個假期生活就圍著作業轉。

  這不僅需要學校貫徹落實,也需要家長轉變觀念,不能整個假期就盯著孩子學習,包括對學校布置的探究性作業,家長不能認為這無關提高學習成績,於是主動“包辦代替”。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即便學校沒有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家長也很可能主動代勞學生的實踐性、探究性作業,並給孩子找能提高成績的作業,監督孩子必須完成。

  近年來的每個假期,都會有家長針對學校給學生布置的活動性、實踐性、探究性作業“吐槽”。意見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完成這些作業,需要家長配合,甚至全家出動,而不是學生自己就可獨立完成﹔二是對學校布置的活動性、實踐性作業,家長認為太浪費時間。前一方面意見,源於學校布置作業不科學,迫使家長必須代勞﹔后一方面意見,則是家長的問題,對於非紙質的實踐性、活動性作業,家長並不重視,這類在學校看來是創新的作業,在現實中經常被學生、家長走過場應付。

  這就需要學校和家庭都認真對待假期作業創新。對學校來說,創新作業不能拍腦袋,要從作業的意義,完成作業需要的資源,作業具體的過程,以及對作業的評價等對作業進行論証、設計。比如,給學生布置的社會實踐作業,學校應該強調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過程和體驗,而不是要求學生交一份報告,或者做一份小報,這種過於強調“成果”的社會實踐作業,就可能催生家長包辦代替,甚至到網上去購買作業、買蓋章社會實踐報告。

  對家長來說,讓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不能就是報培訓班以及做大量的假期紙質作業。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規劃適合孩子的假期生活。同時,配合學校的作業創新,讓學生在假期裡花一定時間進行社會實踐、社會公益與職業體驗活動。

  讓孩子們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假期生活,從根本上,需要建立多元評價體系,這才能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重視學生的個性和興趣的發展,假期也隨之成為發展個性和興趣的最美時光。而從眼下看,則需要學校和家庭從自身改變做起,為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做出力所能及的調整。另外,社區也要有積極作為,為孩子們的假期生活提供好的去處。因為不論是參加社會實踐、社會公益活動,還是發展興趣,都需要依托社區,隻有社區積極作為,學生才能更好地利用社區資源完成學校布置的實踐性、探究性作業。需要注意的是,我國有的家庭是因為無法照顧孩子,孩子在假期裡又沒有什麼好的去處,才考慮到把孩子送去培訓班的。從這一角度說,如何讓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也是給社區布置的一道作業。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