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孫小果背后的“蒼蠅”,比“老虎”更能傷人

巴山夜雨

2019年05月29日21:06  來源:人民網
 

沸沸揚揚的孫小果案,輿論的關切並未因為昨天的官方通報而塵埃落定。孫小果家人的身份遠低於輿論的預估,披露出的“保護傘”也遠談不上有多龐大。“等了半天大老虎,結果卻來了幾隻小耗子”,輿論透露出的失望和懷疑,讓輿情進入新的階段。

網民的態度,可以理解。孫小果出身於一個普通家庭,在當時的昆明也就算個中等層級,怎麼就成了惡名遠播黑社會老大,被貼上“衙內”的標簽?為什麼在雲南高院二審維持死刑原判后,他還能活下來?這背后還有沒有不為人知的關系勾兌與利益輸送?還有什麼樣的細節尚待調查?縈繞在公眾頭上揮之不去的疑雲,恐怕隻有等到調查終結結果公布才可能消散。

然而我們想說的是,“大老虎”能夠動用和調配的資源,讓其有足夠能力“發威”,這在常人的認知中不出意外。一群小魚小蝦,卻也能掀起滔天巨浪,才是更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看看孫小果案涉案人員:雲南政法系統21人,犯罪嫌疑人32人,父母2人……他們官小權大,興風作浪,共同導演了孫小果“亡者歸來”的劇情。其中的跌宕起伏,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也讓人聽之不寒而栗。

“縣官不如現管”,從通報中提到的相關涉案人員的職務來看,這些人基本都是負責具體執行層面事情的小吏,他們對於流程和規則很熟悉,可以輕易尋找到漏洞,並利用對流程的熟悉、對規則執行尺度的左右找到解決辦法。這些看似普通的基層執法者,好比隱藏在木頭中的白蟻,肆意踐踏著法律,權力濫用、尋租變現等違法違紀行為,直接在公眾中造成不良影響,一點一滴地持續損害著法治的公信力。“蒼蠅之害猛於虎”,孫小果案印証了“蒼蠅”的危害性。它對法治的傷害,更直接,更廣泛,更深遠,對人心的沖擊,也更具有切膚之感。執著地追問“老虎”是誰,很重要。切實預防和管控法治流水線上每一個可能掉鏈子的環節,更重要。

還要看到,盡管官方通報了相關細節,但輿論對於隻抓了一些“蒼蠅”級別的涉案人,顯然不願照單全收。“蒼蠅”飛在人們身邊,它們營營著追腥逐臭,更容易直接觸發“塔西佗效應”,導致“你說我不信”、“越說越不信”的群體效應,在網絡新型熟人社會蔓延。公眾心理的抵觸,輿論信任的消彌,必將讓公權力對公眾的影響力衰減。這比孫小果案的事實是什麼更加讓人怵目驚心。

既要“打虎”,也要“拍蠅”,這是中央掃黑除惡和反腐敗的鮮明態度。在案件中為孫小果提供保護的國家公職人員、“關系網”和“保護傘”,勢必會一查到底,依紀依規依法嚴肅處理。但由此帶來的嚴重后果仍需要及時修補。

一方面,根據對案件深入調查了解到的相關情況,及時對照查找流程上的漏洞,完善執行流程和規則﹔另一方面,也要及時通過公布詳實的証據來消解大眾的質疑,修補公權力的威信,讓人民群眾對依法治國的信任半徑短些、短些、再短些。 

(責編:袁勃、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