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差評師”“好評師”一起治是個好思路

喬杉

2019年05月13日07:56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差評師”“好評師”一起治是個好思路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就《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網絡交易經營者不得刪除用戶不利評價。負面評價不得刪除本意是塑造公開透明的評價體系,卻由此滋生了“職業差評師”這個新行業。這些人捏准了賣家害怕差評的心理,往往會索要商品價格幾倍的“賠償”。

網購過后給個評價,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可近年來,“職業差評師”的出現,卻把這鍋水搞渾了。這些人以敲詐為目的,搗亂了網購生態,對商家和平台造成了干擾。商家和平台對此痛絕,也在情理之中。去年,淘寶以惡意評價涉嫌侵權為由,將3個“職業差評師”告上法庭,就得到了輿論的理解和支持。

阿裡巴巴高級安全專家認為,差評師最終損害的是消費者利益。如其所說,職業差評師的出現,加大了商家的經營成本,危及到了互聯網普惠精神,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會把成本疊加給我們的消費者”。其實,不管是否直接危及消費者權益,只是假的就要反對,隻要違反法律就要受到懲罰。

也正是因為如此,針對“職業差評師”現象,輿論場上幾乎是一片贊同聲。也有人提出,硬幣有兩面,與“職業差評師”相對出現的是“職業好評師”。從量級上講,“職業好評”的現象比“職業差評”還要泛濫和嚴重。而治“職業差評師”很難單兵突進,既要治“職業差評師”也要治“職業好評師”,治“職業好評師”也是治“職業差評師”。

“職業差評師”增加的成本是直接的,也是可控的。商家不可能無限容忍“職業差評師”的敲詐勒索,隻要手有証據、告上法庭,基本就會止損。而各大互聯網平台,也給商家提供了制度出口,幫助商家在遭遇惡意差評時能有效地進行投訴和舉報。但“職業好評”不同,商家是受益者、操作者,很難自動停下來。長期來看,這會動搖消費者對評價體系乃至購物平台的信心。一旦信心信任失去了,這個成本就是無限巨大,無法承受。

“職業差評師”與“職業好評師”有相通之處,兩者都是互聯網生態出現病變的結果。評價系統的出現,讓電商誠信實現了可量化,這是電商平台得以發展的一個重量級創新成果。可是,當互聯網生態出現問題時,評價體系也就產生了扭曲,往兩個方向發展,分別形成了“職業差評師”和“職業好評師”。隻要還有“職業好評師”的存在,就說明根子有問題﹔而隻要根子有問題,對“職業差評師”又如何才能實現“斬草除根”?

差評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差評師﹔好評也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好評師。“職業差評師”和“職業好評師”代表的灰色產業,兩者在本質是一樣的,一個是給錢就給好評,一個是不給錢就給差評,都是不正當得利,都是互聯網的毒瘤。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鏟除這個毒瘤,不給灰色產業滋長的空間。如果說商家出於一己利益,不從長遠出發,隻考慮從“職業好評”中得到眼前好處,那對於平台來說,千萬不能做出養癰成患的事。一旦生態系統被污染了,想要再恢復一汪清水,可就不知是猴年馬月的事了。

“差評師”“好評師”一起治是個好思路。因為職業好評的泛濫,現在很多消費者已經產生“好評懷疑”,如果成為習慣性懷疑,進而對整個電商產生懷疑,那對這個行業來說,可就是一個災難。因此,治“職業差評”也別忘了“職業好評”。

(責編:段星宇、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