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續寫共建“一帶一路”的偉大敘事

田海

2019年04月23日17:21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機遇和成果屬於世界。”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辦前夕,“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首屆理事會議4月23日在北京人民日報社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會議致賀信,高度評價媒體在共建“一帶一路”伙伴網絡過程中發揮的建設性作用,深切希望各理事單位發揚絲路精神,講好“一帶一路”故事,為共建“一帶一路”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讓共建“一帶一路”更好更多惠及沿線國家民眾。

這是一場偉大的敘事。回首2013年金秋,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近6年來,從北京雁棲湖到倫敦金融城,從海南博鰲到聯合國日內瓦總部,從印度尼西亞國會到布魯日歐洲學院……共商“一帶一路”建設的聲音回響在世界各地。

這是一條發展的脈絡。在義烏國際商貿城,法國的紅酒、捷克的水晶、波蘭的牛奶、羅馬尼亞的蜂蜜等應有盡有﹔在荷蘭鹿特丹港,四分之一的集裝箱進出口都與中國有關,成為中荷乃至中歐雙方經貿互動的縮影。數據顯示,從2013年到2018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中國企業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同沿線國家共建的82個境外合作園區為當地創造近30萬個就業崗位。這些數字背后,是蓬勃發展的產業、四通八達的物流和琳琅滿目的商品,也蘊含著發展的密碼、繁榮的基因。

這是一個合作的舞台。連接起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對接波蘭的“琥珀之路”,嵌進越南的“兩廊一圈”,融入沙特阿拉伯的“2030願景”,輻射英國的“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一帶一路”恰如一條動脈血管,源源不斷地輸送氧氣和養分。歷史和現實均表明,以開放包容為特征,以互利共贏為追求,實現資金、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商品、資源、成果等共建共享,是“一帶一路”建設活力和潛力的蓬勃寫照。

這是一段人文的佳話。“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各類絲綢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藝術節、影視橋、研討會、智庫對話等人文合作項目百花紛呈,人們往來頻繁,在交流中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約旦商人穆罕奈德在義烏開的餐廳叫“貝迪”,意思是“我家”,希望每個顧客都找到家的感覺﹔來自天津的阿勒頗手工橄欖皂訂單,支持著敘利亞人艾米爾和他的兄弟堅守家園﹔土耳其男孩白振國在中國7個省區行程近3萬公裡,《51天中國行》一書激揚起做文化使者的夢想……正是一個個因交往而親密的微觀故事,構成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宏大敘事,成為絲路精神的生動注腳。

據統計,2017年5月召開的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共形成了5大類、76大項、279項具體成果,已經全部得到落實。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這說明,“一帶一路”建設是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實踐。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我們就能把“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