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斬斷那些以“國學”為名的封建糟粕產業鏈

2019年04月14日19:03  來源:半月談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禁止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若干規定》。規定指出,校外培訓機構不得違法招收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開展全日制培訓,替代實施義務教育﹔不得以“國學”為名,傳授“三從四德”、佔卜、風水、算命等封建糟粕,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近年來,一些社會培訓機構擅自招收適齡兒童、少年,以“國學”“女德”教育等名義開展全日制教育、培訓,替代義務教育學校教育,極個別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送子女去培訓機構或在家學習,導致相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不能依法實現,嚴重影響適齡兒童、少年成長發展。

  在傳統文化回歸的大背景下,概念較為龐雜的“國學熱”再度在社會上興起。在一些人眼裡,“國學”簡直可以包羅萬象,除了傳統的四書五經,詩詞歌賦,連“三從四德”、佔卜、風水、算命都可以和它攀上親,進而也就有人打著國學的幌子,堂而皇之地傳播封建糟粕。女德班和風水班就是典型代表。

  之前的遼寧撫順“女德班”,溫州女德“親子夏令營”雖然都被關停,但我們依然要警惕其背后的市場需求。明明是封建糟粕,卻有許多人趨之若鹜,不管是青年還是中年,無論明星還是普通人,都未能對這類反智培訓班免疫。一方面這是由於部分人將傳統文化和封建糟粕混淆,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跑偏了﹔但更多的,則是由於自身的價值觀本來就有問題。在傳統文化日漸回歸的大潮中,當封建糟粕的沉渣也借機一並泛起,這些人仿佛也找到了新的“寄托”。或許,當在現實遇到困難時,他們是試圖通過“三從四德”、風水、算命來為自己尋求捷徑或安慰。對這些封建糟粕的推崇顯現了他們在面對困境時的逃避和軟弱:想靠算命改變命運,想靠風水造福后代,想通過女德班包裝自己或者尋求心理安慰。

  更為嚴重的是,有些人不僅自己深陷其中,也將孩子帶入這些組織,以“愛”的名義剝奪他們正常受教育的權利。孩子的分辨能力較弱,經過這類培訓班的洗腦,很容易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可以說,教育部出台的相關規定十分及時,也抓住了核心問題,但對假國學的整頓不能隻停留在關停幾個培訓班的層面,必須進一步深挖,查清是誰給這些“偽國學班”的開辦開了綠燈,這些組織的源頭究竟在哪裡,斬斷那些以“國學”為名的封建糟粕產業鏈。同時也要加強宣傳教育,引導人們在學習和傳承傳統文化時分清精華和糟粕,用制度和輿論筑起一道現代文明的保護牆,讓祖國的花朵免受坑害。(半月談評論員:楊建楠)

(責編: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