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平”語】系列

人民網評:咬緊牙關 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

沈慎

2019年03月05日23:0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為內蒙古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高質量發展指明前進方向、注入強勁動力。

總面積位居四大重點國有林區之首的大興安嶺林區、佔到中國草場面積35%以上的內蒙古大草原,潤澤草原的北方最大淡水湖呼倫湖……翻開內蒙古自治區的地圖,森林、草原、濕地、河流、湖泊、沙漠等多種自然形態,構成了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屏障。面對復雜的生態系統、繁重的保護修復任務,如何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要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要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既有高屋建瓴的方法指導,也有細致入微的把脈要求,總書記的講話激蕩起生態文明建設的磅礡之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彰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凝聚全社會共識,以打贏污染攻堅戰標注新時代奮斗擔當。就拿內蒙古來說,一代代人把治沙和種樹當做信仰,帶來荒漠化和沙化面積連續15年雙縮減﹔得益於綠色發展理念的落地開花,阿爾山等地區走出嶄新發展道路、打造旅游金字招牌﹔正是環保力度的加大,呼倫湖進行為期5年的休漁限產,制度硬杠杠激發出看得見的生態紅利。可以說,綠色成為當下發展的鮮明底色,我們朝著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目標穩步邁進。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把內蒙古這道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好,必須保持戰略定力。“不能因為經濟發展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動鋪攤子上項目、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念頭,甚至想方設法突破生態保護紅線。”“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程中,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番話振聾發聵、發人深省。不可否認,當前我國面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風險、轉型升級的陣痛挑戰,與此同時,生態環境建設的制約瓶頸愈發凸顯。越是這樣的時刻,越需要保持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定力,以“咬緊牙關、爬坡過坎”的堅強意志、以“不動搖、不鬆勁、不開口子”的堅決行動,方能推動生態環境建設邁上新台階、實現新突破。

猶記得去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他強調“內蒙古產業發展不能隻盯著羊、煤、土、氣,要大力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新增長極”。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關系”。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內蒙古推進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生態建設等領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以更大的決心、付出更為艱巨的努力,我們就一定能夠探索出一條符合戰略定位、體現內蒙古特色,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建設得更加亮麗。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