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特殊延誤補考”可否考慮常態機制

鞠實

2019年02月19日08:07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特殊延誤補考”可否考慮常態機制

2月16日,一條航班因天氣原因取消,家長擔心孩子趕不上報考院校二試而崩潰大哭的視頻在網上熱傳。當天深夜,視頻中當事院校浙江傳媒學院回應稱,由於雨雪天氣等不可抗因素導致航班延誤,未能按時趕到學校參加考試的考生,在提供機票証明后,允許在17日下午正常考試結束前給予安排考試。后據報道,該考生17日已順利參加考試。

雨雪無情,高校有愛。當事學生的遭遇無疑是不幸的,但其結果又是萬幸的。當事高校浙江傳媒學院的快速反應和溫馨應對值得肯定和點贊。如果不是當事學生母親哭訴視頻及時被傳到網上並被關注,當事學校如果沒有關注到此事件,那麼這名因天氣導致航班延誤並錯過正常藝考的同學,還能得到這樣一個及時的補考機會嗎?

客觀而言,像這類由突發等不可抗力造成的高考、藝考等而被個別補考的,早就不是第一次。比如在2014年高考前夕的5月31日,江西高三考生柳艷兵、易政勇見義勇為負傷不能如期參加當年高考,兩少年的遭遇引發社會關注,兩人隨后還是得到了補考、單招的機會,此事被很多人認可與點贊。

這些事件也讓人們開始關注一個共同問題,由於天氣、交通、家庭、身體、疾病等不可抗力原因,不能自然正常參加高考或藝考的部分學生,很難獲得“單獨高(藝)考”的關懷。比如成都溫江二中高三學生吳雙4月遭遇車禍,顱骨粉碎性骨折,多臟器受損,但為了高考,住院期間她堅持讀書學習,在醫護人員的陪護下,坐著輪椅參加高考。吳雙的堅持精神固然讓人感動,但一個如此傷重的人還要帶病考試,這也會讓人唏噓不已。

毋庸置疑,高考是嚴肅而復雜的,高考制度被輿論譽為“最好的保障社會公平的制度”“目前我國最公平公正的社會機制”。為了確保高考公平,每年組織一次高考都是一項浩大工程,耗費巨大人力物力等,因此我們不能要求隨意組織一些特殊的額外高考,這既不符合節約、嚴肅等原則,也違背程序正義原則。但另一方面,每年高考等時段總有少數特殊考生,因天氣、傷病等各種突發原因而不得不“抱病考試”,乃至錯過正常考試,這是否影響考試成績、影響高考等內在真正公平等,這也是值得探討和思考的。

這些錯過當年高考的學生,由於各種原因不一定都或被特殊關注,耽擱的可能只是一次考試,影響的則有可能是其一生的命運乃至全家的生活,這些學生確實也需要得到類似“單獨考試”政策的照顧,這是怯邪扶正、扶持弱小的需要,更是建設公平社會、彰顯高考公正的需要。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四川和甘肅災區12萬名考生延遲參加高考﹔2006年,福建建甌市因洪水而延期高考。隻不過,此次是由以往的“集體少數”到“單獨個別”。不管怎樣,這些事件都有力地說明了一個事實——“特殊高考”並非完全不可行,嚴肅的高考制度和高考組織工作並非毫無人情可言。

因天氣、特殊病情等不可抗力等造成的“特殊延誤補考”,可以考慮常態補考機制,不能再靠輿論倒逼和個案解決。有關方面應研究出台一套規范制度,明確哪些學生在什麼情況下能夠“單獨高考”、“特殊高考”,用一個制度化的方案來彌補和完善現有高考制度的一些小缺憾,在高考制度的公正性和人性化方面取得更為合理的平衡。這樣既避免了事件發生后,相關方面倉皇應對的尷尬和可能的思慮不周,又可更大范圍、更大程度上賦予高考等制度的人性化,這也是長久以來社會的一種共識和呼吁。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