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青年編劇成長更需“尊重與扶持”

覃皓珺

2019年02月11日08:0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青年編劇成長更需“尊重與扶持”

  近日,由騰訊影業聯合畫外、凡影所做的《2018中國青年編劇生態調查報告》公布,青年編劇群體的生存發展現狀引發公眾熱切關注。該報告選取了153位青年編劇為樣本,通過對調查對象為期半年的數據搜集、整理及研究,結合業內深度訪談形成初步研究報告。

  誠然,該報告篩選的樣本和選取的角度方面都較為有限,但仍不失為了解青年編劇群體的重要參考。其背后彰顯的當下青年創作者的個性、特色、創作成因與創作困惑所在,既反映著文化產業發展中青年生態的閃光點,也呼吁更多人去關注青年編劇的成長盲區與藝術扶持弱項。如何真正改善青年編劇的生存與發展現狀,為其提供更好的創作條件和成長空間,還需從情感上的關懷、輿論上的關注、對編劇行業所創造價值的行業尊重等方面,為青年編劇的創作和成長提供長期而有效的扶持。

  事實上,雖然編劇是影視作品故事內容創作的核心,但相較於導演、演員等“高光職業”,編劇行業依舊顯得有些過於低調和邊緣。在大眾印象裡,生活自由、收入頗高的青年編劇們,其真實的生活現狀似乎遠不像公眾預期中那麼光鮮。事實上,青年編劇們不僅未能得到更多的理解與關懷,還時常要面對創作博弈、維權苦旅、口碑壓力等身心負荷。

  作為資歷尚淺、作品量小、機會較少的青年編劇,創作話語和薪資收入一般很難得到保証,即便作品有些名氣,也很難得到應有的關注。但編劇不僅是講故事的人,更肩負著記錄生活、書寫時代的重任。一個時代的青年編劇所開展的創作,實際上也彰顯著當下人民大眾所接受和表達的社會生活語態和文化趣味模式。其生存狀態的優劣、成長水平的高低、得到關注的多寡,顯然對其創作的藝術品質和視角的呈現有所影響。因此,這就需要進一步通過制度完善和輿論引導等方式,保障青年編劇的成長空間和基本權益,令青年創作者在藝術的道路上不至於瞻前顧后。

  不可否認,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由知名高校、影視公司與社會機構共同參與的青年編劇扶持項目呈現向好趨勢,中國視協青年編劇扶持計劃、國家廣電總局扶持青年優秀電影劇作計劃、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征集等官方扶持項目開展多年、成效顯著,NEXT IDEA青年編劇大賽、香蕉影業新編劇圓夢計劃等影視公司編劇新人發現計劃等將優秀的青年編劇作品及時與產業對接、實現共贏。然而,青年編劇的發掘,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對青年編劇而言,系統而長期的思想引領、創作實踐、藝術交流、生活體驗,都是扶持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事項。而此類關注和扶持,絕不能是一時之功。

  另一方面,在積極進行輿論導向、呼吁觀眾關注和理解青年編劇的同時,青年編劇自身也要調整心態、提升硬功、自尊自強。從鄭正秋、夏衍、田漢等老一代編劇開創的黃金時代,到劉恆、鄒靜之、劉和平等行業前輩打造的熒幕經典,再到汪海林、宋方金、余飛等人致力於推動編劇行業地位提升的不懈努力,當代的青年編劇成長的客觀條件正在不斷改善,各式各樣的編劇大賽目不暇接,開設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學校也不在少數。在得到關注和扶持的同時,青年編劇唯有在商業的風浪中不隨波逐流迷失自我,始終堅守創作初心、講好中國故事,才能令青年一代編劇真正收獲尊重和認可。當代的青年藝術創作者必須時刻謹記,贏得尊重還需要自尊自重,獲得扶持更需要砥礪堅持。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