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個別老師的“霸權”是怎麼形成的?

蔣萌

2019年01月31日16:3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個別老師的“霸權”是怎麼形成的?

背景:近日,廣西百色市實驗小學一老師因學生家長在殯儀館工作,要求將其孩子調離所在班級,引發熱議。網友@我腦子進水了在微博細數了這位老師從教過程中的多重違規,如歧視、體罰學生,公開在家長群辱罵威脅家長,私下向家長兜售紅糖並與是否處罰學生挂鉤等。當地教育局通報稱,家長所反映問題基本屬實,具體情況還需進一步核查。該老師已被暫停班主任職務。

新京報發表鵬飛的觀點:都說“尊師重教”,現實中,來自社會的尊重有時候成了個別老師恃寵而驕的底氣,到頭來,違背師德乃至法規的行為,並不值得敬重。與網絡上對涉事老師一邊倒的譴責相對照的,是涉事班級其他家長的態度。哪怕是在輿論已然給學校造成壓力的情況下,在疑似涉事班級的家長群裡,仍有相當部分家長表達“一個人影響了54個人,54個家庭,傷心”之類的觀點,甚至提出了聯名要求涉事老師繼續執教該班的訴求。這些家長果真心大到能把孩子放心交到這樣的老師手裡,還是被煽動導致三觀錯亂,抑或迫於無奈說些場面話,外人不得而知。就算家長們對涉事老師的業務能力再認可,當地教育部門和學校對其德行有虧、涉嫌違規的行為,也當該處理則處理。個案背后,留下的家校關系之問不應被拋在一邊。揆諸現實,無論是個別老師對學生因家境差別化對待、看人下菜碟,還是有的老師對家長動輒脅迫、索求,都一再反映了這方面的失衡。而扭轉的最好辦法,還是將教師、家長的行為都納入規范的框架下,讓二者各行其道、避免陷入“扭曲的螺旋”。

小蔣隨想:尊師重教是對的,但尊重是相互的。尊重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頂禮膜拜”,另一方也不能對前者“居高臨下”。尊重應是彼此地位平等、相互有禮有節。然而在現實中,孩子、家長、老師、學校的關系卻很微妙,難免引發亂象。比如,通常“實驗”小學都是地方的重點校,重點校的學位都是“稀缺品”,家長想把孩子送入這樣的學校,得買學區房,甚至得憑“關系”,“門檻”讓雙方的心理有了“高下”之分。在一些班級,老師不光對學生諄諄教導,還對學生家長吆五喝六,家長們出於主動或被動,阿諛奉承老師,家長群淪為捧老師的“馬屁群”。某些老師還喜歡“開發”家長們的“資源”,甚至有了“權力尋租”的味道。類似情況,不少媒體都曾爆料。在眼皮子底下發生這些事,某些學校的管理者卻“后知后覺”,是否護短與漠視,旁觀者心中有自己的掂量。發生在廣西百色這所實驗小學的事,本質上就是涉事老師與學生及家長的關系嚴重不對等,老師變得傲嬌,甚至有了“霸權”,該班的許多家長也變得逆來順受。說實話,處理一個實在不像話的老師不難。然而,扭轉一些變了味的師生關系,確保家長與老師及學校地位平等,則不簡單。起碼,均衡教育資源,別讓學校的軟硬件呈現馬太效應,就有很多工作要做。更重要的是,為人師表,該由誰培養老師們的師德?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段星宇、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