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評“百度已死?”之二:互聯互通,基石怎可動搖

鐘山

2019年01月31日20:5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編者按】近日,網民熱議百度的內容搜索結果存在問題。為理性探討互聯網生態的健康發展,呼吁行業不忘開放共享的初心,提供更多優質服務,滿足網民的期待,人民網今日起推出《三評“百度已死?”》。


產品一旦被巨頭視作威脅,要麼被打壓要麼被收購,夾縫中生存的互聯網創業公司舉步維艱﹔巨頭動輒打造“產業鏈”、言必稱“生態圈”,但自身的核心產品卻不斷出現問題……近年來,互聯網領域集中度日漸提高,贏者通吃的資本邏輯、無界擴張的發展路徑,似乎成為某種“定律”。

客觀來說,不論是以“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為使命的百度,還是從杭州湖畔“鐵下心來做電子商務”的阿裡巴巴,抑或是做即時通訊軟件起家的騰訊,企業的成績來之不易,為中國邁入世界互聯網大國之列作出了歷史貢獻。也因如此,他們獲得榮譽、贏得認可,黨中央、國務院還授予了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但大要有大的樣子,大更要有大的責任。堅定而清晰的發展戰略、須臾不忘的社會責任、站位更高的行業引領,是互聯網企業由大到強的重要支撐。

從企業自身發展來看,漫無邊際的擴張絕非最佳選擇,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打開巨頭們的投資版圖,電子商務、醫療健康、汽車交通、外賣快遞等可謂多點開花,但是內部腐敗、機構臃腫、重復投資、低效率、官僚化等也如影隨形。資本並非萬能,與其無邊界擴張,不如刀刃向內,做好核心產品的優化提升。

從行業發展來看,利用市場優勢地位進行擴張,甚至由此形成資本霸權、巨頭壟斷的現象,需要高度警惕。鞏固自身優勢地位、對待競爭不手軟尚可理解,但利用優勢地位壓制創新,則有損市場公平。共享單車、外賣、網絡購物、金融等,無一例外最終成為巨頭們角逐的戰場。資本如果用起霸權邏輯,傷害的是良性的競爭環境,不利於創新力量的充分涌流和長遠發展。

當然有人會說,資本逐利無可厚非,市場競爭本身就是殘酷的,成王敗寇是常態。但競爭也要講究方式方法,什麼值得鼓勵,什麼必須禁止,含糊不得。良性的競爭絕不是靠資本的威懾、無邊界的擴張、人為設立的壁壘,而是要落在優質產品服務供給上。從魏則西事件,到血友病吧被賣事件,再到此次曝光的百家號存在虛假信息,商業模式的迭代、產品種類的增加,反而帶來了產品質量的下降。倘若因此喪失了用戶的信任、受到監管部門的懲處,如此擴張得不償失。

有專家分析,搜索引擎在PC時代是互聯網信息導航,現在到了移動APP時代,單一搜索引擎作為流量入口的作用大大降低。為了在信息流場景上觸達足夠多的用戶,曾經擁有巨大入口流量的搜索引擎不得不考慮自己做“號”,強行編織內容生態,勉力維持流量。這其中,有百度的無奈,但也說明了百度沒有抓住轉機,發揮技術優勢,開發出針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一代搜索引擎,或者打造開放的客戶端聯盟,卻自我“降維”,陷於做“號”,結果自廢“武功”。

可以說,此次的百度事件暴露了當前互聯網巨頭發展面臨的集體問題:在瘋狂追求“平台效應”和用戶數量的盲目擴張中,為維護自身市場優勢地位,正紛紛“畫地為牢”,平台內自我導流,對競爭對手選擇性屏蔽。這種行為正在動搖互聯互通這一互聯網的根本基石。 

相關鏈接:

三評“百度已死?”之一:開放共享,豈能言行不一

三評“百度已死?”之三:關乎未來,不負時代期待

 
(責編:王倩、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