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他不懂佩奇你不懂殺魚弟

張靜雯

2019年01月20日08:27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他不懂佩奇你不懂殺魚弟

  本周的刷屏擔當,《啥是佩奇》絕對算一個。動畫電影的宣傳片不走萌系幼齒路線,轉而講述農村的爺爺為城裡的孫子“尋找佩奇”的故事,成功突破了重重傳播壁壘,成為爆款。短片高潮處,爺爺拿出用鼓風機改造的“小豬佩奇”,硬核之中滿含喜感,朋克之中不乏柔軟,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忍不住起立鼓掌。

  小故事能夠豐滿地立住,其實是基於空間之間的張力:手機信號斷斷續續的山村,以及人人都知道啥是佩奇的城市。城鄉二元敘事總不缺乏市場,這本身就很值得玩味。

  江湖風波難平。權健老總被刑拘,遠沒有讓保健品江湖平靜下來。最新闖入公眾視野的是無限極,如假包換的中國直銷界最強王者,行業第一,去年銷售額高達249億。

  1月16日,陝西的田女士發帖爆料了她和無限極的“孽緣”。2017年,三歲的女兒被醫院診斷幽門螺杆菌感染,在無限極“指導老師”的誘惑下,她給女兒大量服用八種無限極產品,放棄了正規治療。三個月后,小姑娘被查出一堆毛病,包括心肌受損,肝損害,眼壓高等等。

  和權健一樣,無限極長期身陷傳銷、夸大宣傳的質疑,光是媒體曝光的那些明顯有拉人頭色彩的經營模式、裁判文書網可查的人命官司,就足夠這家巨頭出來好好走兩步了。

  “殺魚弟”這幾天又出現在了新聞列表裡。前兩天,“姑蘇公安”官方微博通報,1月3日下午,“殺魚弟”小孟的爸爸在水產門市卸貨時,和人發生沖突打了起來,小孟也加入了打斗。最后,父子倆雙雙被刑拘。

  去年8月,小孟因為水產生意的事和爸爸鬧別扭,一氣之下竟然喝下百草枯自殺,好在他命大,最后康復了。這兩件事並無關聯,卻彼此微妙互文。說起來能是多大的仇多大的怨呢?結局卻險象環生,一地雞毛。

  2010年,當時年僅九歲的小孟被人拍下“工作照”,犀利的眼神、嫻熟的殺魚動作,讓他獲封“殺魚弟”的名號,莫名其妙就成了網紅。和很多偶然的網紅一樣,他很快就“過氣”了。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殺魚弟”最終還是回到了父母的水產店。

  前幾天,“真實故事計劃”發表了一篇龐麥郎前經紀人的口述。印象裡,2015年龐麥郎因為一篇人物特稿被推上風口浪尖之后,就再沒有激起過什麼水花。他大約也是一個“過氣”網紅,渴望走出自己狹窄的世界,遠沒有如願以償。

  經紀人講話挺厚道,言語間透著理解和包容,但還是忍不住吐槽前老板的“怪異”,比如龐麥郎對基本的商業規則沒有概念,弄得經紀人數度崩潰﹔再比如龐麥郎抗拒上電視節目,這讓他錯過了不少“翻紅”的機會。

  他受過媒體的傷害,本能地不相信媒體,這的確情有可原,可如此激烈的防御,又讓人難以理解,更何況,他是那麼渴望被認可、渴望“出頭”呢。

  “殺魚弟”和龐麥郎的遭遇裡,狹窄的生活空間和“外面的世界”之間的張力,始終鑲嵌在故事背景之中。殺魚弟的父母有六個孩子,從山東到蘇州謀生,生活在外地人聚居區,他很難像那些看《小豬佩奇》的孩子們一樣,在精心呵護、規范管教下長大。盡管心善的網友熱切期盼他能去讀書、不再殺魚,可現實早就把他纏在了繭房裡。龐麥郎在偏僻的漢中農村長大,渴望沖出去、收獲世俗的成功,卻又始終與“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執拗地闖出去,收獲的更多是傷害。他們與“外面的世界”之間的鴻溝,遠比貧困深刻。

  譬如被無限極坑害了女兒的田女士,算不上貧窮。追根溯源,“幽門螺杆菌感染”壓根不是疑難雜症,保健品販子勾勾小手,輕易就把家長引上了鉤,這其中的無知,簡直不可思議。然而當你得知這是一個隻念過小學、閉門全職帶孩子的母親,你又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麼。

  若不是偶然的因素,這些渺小的個體很可能長期處於失語的狀態,忍受無視與盤剝。田女士奔走一年有余,若不是借著保健品與直銷行業風聲鶴唳的當口,都不知道能不能換來無限極遲來的所謂“關懷”。短暫“走紅”過的“殺魚弟”、龐麥郎,也終究沒能突破命運的局限,走出他們各自的“那條街”。

  甚至有些坑,就是為渺小又貧瘠的“他們”量身定制的。他們隻能順勢下跌。這種宿命般的悲劇最叫人擔憂,它傷害著社會向善的價值。

  《啥是佩奇》裡有明顯的刻板印象,比如現如今農村裡信號不至於那麼差、智能手機也很普及,搞清楚“佩奇是啥”大可不必那麼費勁。但是藝術夸張嘛,何必苛責。不論你夸張,或是紀實,鴻溝總是在那裡的,智能手機並不能填平它。

(責編:朱江、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