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現場評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④)

人民日報:把優質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張  凡
2018年12月17日04: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的黃浦濱江黨建服務站點,面積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礦泉水、雨傘、椅子、電視機、微波爐、體外心臟除顫儀、圖書角等,一應俱全。退休醫生、志願者謝敏也堅持定期來站點值班,為需要的人提供醫療上的幫助。她指著桌子上的水銀血壓計介紹,“好多老年人在江邊健身活動時,喜歡順便來測個血壓,他們就信這種老式的,覺得這個測得准”。自從上海將黃浦江兩岸45公裡的岸線開放為市民的公共空間,來濱江的人多了,為周邊群眾和游客提供停靠休息、充電、補水、急救的服務站點就漸次出現,受到黨員群眾歡迎。

  群眾工作生活在哪裡,黨組織就覆蓋到哪裡,濱江黨建服務站點就是生動的體現。而與沿著濱江岸線擴展的服務站點相呼應的,還有不斷向上延伸的樓宇黨建。在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22層空中花園交流研討區,寬大明亮的落地窗前跑步機一字排開,智慧書吧裡書本林立,心理咨詢區溫馨舒適,錯落擺放的綠植一一寫著主人的名字,這裡是陸家嘴金融城黨建服務中心為大廈裡的年輕人打造的“減壓區”和“加油站”。

  樓宇是“豎起來的社區”,“兩新”組織、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如何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服務?從線上的“金領驛站”到線下的“15分鐘服務圈”,陸家嘴的樓宇黨建工作打開了生動的局面:原來黨員發展指標用不完,現在指標遠遠不夠用﹔原來開展黨建活動要組織上去動員,現在活動信息一經發布,入場券就被“秒殺”。

  把優質服務送到群眾身邊,不只是新興領域的探索,也是上海基層黨建普遍的實踐。在陸家嘴街道的市新居民區,在黨建引領下打造的“家門口”服務體系,可以實現184項大事小事“一網通辦”﹔在徐匯區田林街道,通過智慧黨建AI賦能,可以精准掌握小區動態,如果門禁系統顯示80歲以上獨居老人連續48小時未進出居民樓,居委會就會主動上門探望﹔在黃浦區“鄰家屋裡廂”東街家庭生活服務站,老城廂裡居住狹促的居民可以在這裡洗衣、沐浴,使用公共廚房、公共餐廳﹔在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白天沒人照料的老人在驛站可以得到妥善的照料。有群眾表示:“在這裡,有種家的感覺,特別高興!”

  “每棟居民樓都有黨的組織,每個門洞都有黨的工作,每位黨員都在社區發揮作用”,通過密織黨的組織網絡,“讓黨員無論在哪裡都能找到組織找到家”。同時,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下足“繡花”的功夫,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裡、為民服務的神經末梢也在不斷暢通,老百姓急難愁盼的事情正在逐漸得到解決。在基層黨建穿針引線的作用之下,一幅人心不斷凝聚、共同奔向美好生活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在採訪中,聽到一個有趣的事兒: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沒有黨組織出面很難辦成,所以在某居民區上半年黨組織換屆選舉中,那些成功加裝電梯或正在加裝電梯的居民區黨組織書記的得票率都達到95%以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老百姓心裡有杆秤。我們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中”。踏實做強基層黨建,把優質服務送到老百姓身邊,我們才能真正收獲“閱卷人”的肯定。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17日 13 版)

(責編:袁勃、黃策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