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版望海樓:在南太平洋看到的新世界曙光

江 宇

2018年11月16日05: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11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莫爾茲比港,開始對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國進行國事訪問、同建交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會晤並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這是巴新也是太平洋島國首次主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浩瀚的太平洋,見証了近代以來世界經濟的繁榮和富裕,也見証了資本主義全球化帶來的分化和動蕩。今年也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十周年,隨著危機深化,“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問題,緊迫地擺在了全人類面前。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代表中國提出的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就是中國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中國和巴新等太平洋島國的關系發展,就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亞太乃至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作出新貢獻的一個縮影。

歷史上,太平洋島國受制於特殊的地理環境,遠離經濟中心,資源和國內市場有限,多數國家有被殖民的歷史,在現代化道路上挑戰重重。這是近代以來發展中國家的典型命運,也是南北差距擴大的典型表現。南北差距的擴大,是西方主導的全球化、單邊主義、殖民主義的直接后果,也導致全球經濟缺乏動力。

中國同太平洋島國的交往有悠久歷史,1976年同巴新建交。中國秉持一貫的理念,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一員,謀求同廣大發展中國家一起,改變不公平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推進全球治理體制變革。習近平擔任福建省省長時就曾推動實施福建省援助巴新東高地省菌草、旱稻種植技術示范項目。近年來,特別是4年前習主席同8個建交太平洋島國領導人舉行集體會晤以來,中國同島國關系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巴新是中國在太平洋島國地區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成為巴新第一大外資來源地和第一大工程承包方。中國的實踐表明,縮小南北差距,提高南方國家自主發展的能力,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既是國際道義上的責任,也是全球經濟發展新的動力。

習主席在巴新主流媒體發表的文章中指出,中方將支持島國發展,促進縮小南北發展差距。同時強調,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如何把握機遇、共克時艱、加快發展,是中國和島國共同的歷史任務,也是雙方人民共同的美好心願。這些都是非常有前瞻性的預見。

信息化是當代最重要的技術革命,在數字經濟時代,過去交通、地理、資源等方面的短板將有條件得到彌補,而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互聯網+、互聯互通、縮小地區差距等方面發揮自己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特點,具有獨特的優勢。更重要的是,中國在對外交往中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重義輕利、先義后利,通過幫助對方增強發展能力,實現共同發展,因此獲得了亞太、非洲乃至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信任和歡迎。

由於過去種種原因,太平洋島國在關於全球變暖等方面維護自身發展權益的聲音在國際政治中沒有得到充分重視。從一定意義上說,維護好這些國家的發展權益,是國際關系民主化的重要體現。中國已經在這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習主席的這次訪問,一定能使中國和太平洋島國的關系提升到新高度,讓人們在南太平洋看到新世界的曙光。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副研究員)

(責編:馬昌、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