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起侮辱性綽號算欺凌 對心理暴力說不

夏熊飛

2018年11月14日07:4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起侮辱性綽號算欺凌 對心理暴力說不

  由於少有立等可見的實質性傷害,所以精神層面的校園欺凌常常被學校、家長以及教育部門忽視,成為防治校園欺凌的盲區。

  給人起侮辱性綽號也屬欺凌,在社交媒體上傳欺凌圖像的屬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行為!學校在進行批評的同時給予懲戒,嚴重者可以給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學、開除學籍的處分。11月12日,廣東省教育廳官網挂出13部門聯合印發《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對校園欺凌的分類、預防、治理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

  在學生時代,不少人都有被同學調侃甚至起侮辱性綽號的經歷。正因為其司空見慣,許多人認為,起綽號沒有任何身體損傷或痛苦,壓根兒算不上校園欺凌。

  其實不然,相比身體上的暴力欺凌,起侮辱性綽號等精神欺凌的危害同樣不容小覷。這類欺凌容易讓被欺凌者產生被孤立的感覺,進而造成性格孤僻、敏感,影響其正常的學習與生活。青少年處於“三觀”形成的階段,精神欺凌會在其稚嫩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烙印,甚至伴隨他們終生。

  一份針對北京中小學生校園欺凌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46.2%的學生有被故意沖撞的經歷,40.7%的學生有被叫難聽綽號的經歷。起侮辱性綽號等精神層面的校園欺凌,不僅危害巨大,而且發生頻率高。由於少有立等可見的實質性傷害,所以精神層面的校園欺凌常常被學校、家長以及教育部門忽視,成為防治校園欺凌的盲區。

  在過往的校園欺凌防治中,著力點聚焦於毆打、索要財物等顯性的暴力傷害行為,而忽略了精神層面隱性的校園欺凌行為。隱性欺凌往往是暴力欺凌的前兆,不徹底消除隱性層面的欺凌行為,校園欺凌就很難被根治。

  將以往被認為是小事與玩笑的“給他人起侮辱性綽號”等定性為校園欺凌行為,不僅能讓遭受隱性欺凌的學生理直氣壯地伸張權益,也能讓學校防治校園欺凌更有針對性,對實施者產生威懾作用,避免隱性欺凌升級為暴力欺凌。

  廣東省出台的校園欺凌綜合治理方案,不僅對欺凌事件按照嚴重程度進行了准確分類,同時對不同性質的校園欺凌制定了差異化的處理措施。此外,還規定了學校、政府部門治理校園欺凌工作中的責任,以及落實不到位的處罰機制。方案走出了針對校園欺凌精准施策的重要一步,期待接下來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實實,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和諧的校園環境。

  夏熊飛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董曉偉、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