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監察報:政治不過硬 必定不可靠

米博華

2018年10月08日08:18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政治不過硬 必定不可靠

  9月25日《政治標准是硬杠杠,不能遷就》一文在本報二版刊發后,引發了討論。有的同志認為,觀點正確,提醒及時﹔但也提出,現實中貫徹落實恐怕有一定困難。典型說法是,隻要不反黨反社會主義,就不能說政治上有問題。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卻不過是經不起推敲的歪道理。

  對黨員干部而言,認同黨的性質宗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落實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是起碼、是前提。這既表現在言論上,也體現在行動上,而本質是政治立場問題。

  政治可靠與否,當然會表現在平素言論中。這個判斷不含糊。有的人雖然是黨員甚至老黨員,但對黨的政治綱領說三道四,對黨的光榮歷史歪曲詆毀,對黨的方針政策抵觸變通,對黨和人民毫無感情,可謂壓根兒不曾認同、始終格格不入。比如,在公開場合歪曲、抹黑、嘲諷,或者私下裡指責、抱怨、謾罵,甚至“逢黨必罵”。這種背離黨員身份的言論,往往經由“觀點不同”的包裝而無所顧忌,借著“黨內民主”的掩護而胡說八道。這類雖組織上入了黨,但言論上、行動上皆與黨員身份背道而馳的現象,恰恰是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正視和解決的問題。

  對非黨員可以有不同要求,探討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看法,這沒有問題。但對黨員干部,沒有立場、不問立場,那是不可能的,也是行不通的。對工作中的問題和失誤,黨員干部當然可以批評。隻要初衷是為了把事情辦得更好,即使觀點片面點、態度激烈點,也可以理解。

  另一方面,也要講原則,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不能當“和事佬”。對黨員干部的政治情況,必須心中有數有底,實事求是加以判斷。對那些連政治“同路人”都算不上的人,決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揣著明白裝糊涂。

  政治可靠與否,行動是試金石。有的干部講話、撰文,貌似精到,但多是表演。近年來頻頻曝光的“兩面人”現象,暴露出的恰是一段時期以來重表面輕內在、重形式輕內容、重虛名輕實際等選人用人導向上的問題。和平建設年代,考察工作也與時俱進﹔但隻要堅持黨管干部,就萬變不離其宗,必須把政治標准擺在首位。考察黨員干部政治上合不合格、過不過硬,要通過日常表現,透過現象看本質,既聽其言、更觀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裡,看定力、看擔當、看能力、看自律。

  比如,離開大城市到偏遠地方工作,去嗎?離開熟悉安逸工作崗位到矛盾多工作累的單位去創業,干嗎?工作中有風險有挑戰不計得失主動擔當,敢嗎?在職務、待遇等方面一時委屈坦然處之,行嗎?又比如,不該拿的東西堅決不拿,不該去的地方鐵定不去,不該結交的人肯定不交,不該做的事決計不做……如果黨員干部能夠用行動交出一份正確而誠實的答卷,政治上應該是靠得住的。

  考察干部是個復雜細致且必須十分慎重的工作,必須全面看、看全面,歷史看、看歷史,發展看、看發展,但不論怎樣看,都絕對不能忽視政治這個標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實踐告訴我們,腐敗問題不僅僅是貪污受賄等經濟上的違法犯罪,其深層原因是一批黨員干部的政治立場、政治信念出了問題,是黨的觀念、組織觀念、紀律觀念長期缺失造成的惡果。

  當然不能動輒上綱上線,隨意加政治標簽,但這絕不意味著就可以不看、不審、不究,甚至稀裡糊涂把人拉進黨的隊伍中來,憑個人好惡提拔重用某些“問題干部”。實事求是地說,有些人入黨動機本就不純,一旦大權在握,政治上投機、思想上墮落、經濟上貪腐、作風上糜爛,那是肯定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解決好黨員干部政治可靠問題,必須及時甄別和清理早已經“異己”、蛻化、變質的人,這是黨要管黨應有之義,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現實要求。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