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交出世界矚目的科技答卷

2018年10月07日16:44  來源:南方網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科技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大國,多項指標位居世界前列。(10月6日人民日報)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有強大科技。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綜觀改革開放40年來,黨和國家對科學技術越來越重視,將其視為“第一生產力”,進而定義為“第一動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體制改革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改革開放40年來,正是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推動我國在科技方面越來越多的領域成為開拓者、引領者,日益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從1988年的90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17606億元,位居世界第二位﹔科學引文索引(SCI)論文從1988年的0.56萬篇增加到2016年的32.42萬篇,位居世界第二位﹔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從1988年的4780件增加到2017年的1381594件,位居世界第一位﹔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2.2%升至2017年的57.5%,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從2012年的第二十位升至2017年的第十七位。誠如美國《華爾街日報》刊文稱,中國正努力重現歷史輝煌,在科技創新上“重回世界之巔”。

揆諸當下的中國,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一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並行、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超級計算機連續10次蟬聯世界之冠,採用國產芯片的“神威 太湖之光”獲得高性能計算應用最高獎“戈登 貝爾”獎,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天宮”“神舟”“嫦娥”“長征”系列等重要成果,北斗導航進入組網新時代,載人深潛、深地探測、國產航母、大型先進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核電、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納米催化、金屬納米結構材料等正在進入世界先進行列……近年來,“天眼”探空、“神舟”飛天、“墨子”傳信、高鐵奔馳、北斗組網、超算奪冠、大飛機首飛等樁樁件件的成果,標注出厚積薄發的中國科技交出了讓世界矚目的優秀答卷。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今天,我們國家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顯然,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回望歷史,從40年前,全國科學大會一聲春雷,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重要論斷,到2年前,召開“科技三會”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再到今年5月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步伐始終不停歇,表明了中國堅定不移走創新發展、科技強國之路的雄心壯志與鏗鏘步伐。新時代,乘著改革與創新的浩蕩東風,中國這艘航船向著世界科技強國不斷前進,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前進,向著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不斷前進,一定能跑出中國創新的“加速度”,推動我國科技日新月異向前發展,堅定不移地走在世界前列。(南方網李建)

(責編:岳弘彬、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