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整容低齡化背后的焦慮與偏差

劉琛

2018年09月14日09:18  來源:廣州日報
 

割雙眼皮、隆鼻、削下巴……近日,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在暑假,不少孩子都進行了外貌上的“改造”。一些孩子痴迷追求完美的外貌,不少家長盲目跟風帶孩子“動刀”,整容日益低齡化。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通過現代整容技術提升顏值,完善先天不足的容貌,一定程度上能讓自己變得更自信,在戀愛、求職中佔得先機。但整容日益低齡化的現象還是值得我們警惕,一方面,未成年人的身心正處於發育發展階段,如果整容稍有不當就有可能造成身心傷害﹔另一方面,過早地強調顏值,也容易帶偏他們的價值觀。

整容日益低齡化,折射出人們心靈的焦慮和時代的浮躁。有的直播平台主播通過整容獲得了巨大的關注度,成為被年輕人追逐的“流量”﹔有的用人單位存在以貌取人的偏見﹔有的家長甚至坦言“別人的孩子都做了,我家孩子也不能落后,不然以后會吃虧的。”這些現象讓不少年輕人認為顏值是就業的“敲門磚”,花錢整容是讓自己不輸在起跑線上的必要投資。

這值得我們冷靜思考,如何才能抑制整容低齡化的趨勢?首先,家長必須以身作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其次,學校還要引導好未成年人的美學教育,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要知道,生活打拼,職場立足,最終靠的還得是真本事,腳踏實地,展現真我。顏值高只是表象,內外兼修才是真的美。正直人品、出色才干、豐厚學識和良好性格等非顏值因素,仍然是安身立命的“本錢”。

此外,針對整容低齡化的趨勢,建立相應的約束機制也十分有必要。未成年人整容納入法治軌道在許多國家已有實踐,比如,在美國、德國,未成年人整容都必須得到其監護人的書面同意,並與醫師簽訂書面協議。這值得我們研究探索,制定出適合我國國情的法律法規,同時規范醫療美容服務行業,嚴厲打擊無資質和非法行醫的整容機構,對未成年人整容加以嚴格限制。

人與人相遇、相識、相知,外貌的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內在的人格魅力。隻有從審美教育、社會價值觀和法治規范等多方面發力,整容低齡化現象才有望得到遏制。 (劉琛)

(責編:王倩、王政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