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花樣美男”成了一種潮流時尚?

2018年09月07日08:10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我在我思】“花樣美男”成了一種潮流時尚?

誰在迎合“娘化”

羅娟

作為一個男孩的媽媽,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追捧和模仿一些“娘化”偶像明星。他們膚白貌美身嬌體弱甚至妝容女性化,其中一些更是“私生活能亂,發型不能亂”“演技能湊合,眼線一定不能飛”“重視媚態流量,輕視技能道德”……奉這些男明星為偶像的男孩也紛紛效仿,化濃妝、描眼眉眼線、涂口紅、割雙眼皮等等。近年來,這類男孩越來越多,甚至成為一種流行趨勢。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娘化”的審美效應可以通過網絡媒體獲得幾千幾萬倍的放大。娛樂造型產業也摸到了這種社會心理,迎合著這種不太正常的審美趨勢,制造了一堆嬌嫩如花的男子,引得無數孩子趨之若鹜,並從中牟取巨大的商業利益。

有人說,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娛樂風向影響著整個社會,而青少年抵抗力本就偏弱,愛模仿愛追隨,容易出現審美乃至個人價值觀上的“單一性”和“一邊倒”。《人民日報》一項調查顯示,20%的“95后”男生有了描眉畫眼的喜好。這不得不讓家長憂心。

當成年長輩憂心“娘化”的時候,有時會被貼上很多敵意的標簽,比如,情緒化針對“小鮮肉”演員、不尊重個性、不尊重溫柔的男孩,甚至性別歧視。所以,我想申明的是,我反對“娘化”,並不是反對個體的性情溫和,甚至不是反對個體在妝容服飾上的一些愛好和選擇。我反對“娘化”,更不代表著我希望孩子一味崇拜肌肉男、天天做英雄夢。我也贊同,一個社會不應該反對個性和自由,也理應尊重個人的生活選擇。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是希望少年用進取精神改造中國,而不是希望所有中國少年都練成影視劇中肌肉男那樣的硬漢。

面對孩子,在教育方面,有些底線必須厘清也必須堅守:主流社會應該表達健康自然的性別審美,而不能滿屏都是男子女性化的審美。在主流價值觀的引導上、在社會主流教育公器的運用上,不能一味迎合某些商業流行趨勢,而要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對潮流文化的清醒認知。

從歷史源流看,陰柔和陽剛都是中國文化中重要的氣質和智慧。陽剛主要是指光明、正直、剛健、進取和有為,陰柔主要是指隱忍、細密、委婉、退守和虛靜。我的祈願是,社會應該教育青少年正確認識和掌握這兩種智慧,同時,讓孩子痴迷喜歡又懂得分辨,不會被“惟一”迷住眼睛,“凌亂”人生之路的選擇。

男子氣概什麼樣

羅筱曉

在今年世界杯期間,法國隊19歲少年姆巴佩的優異表現,讓球迷自嘲找到了中國足球踢不好的原因——少年娘則國家娘。這一次更是有不少中年人跳出來表態:小時“娘”,大了還不得變成“綿羊”?

讓缺乏實力的新人登上代表主流價值取向的舞台,可能確實不妥。但如果因此就上綱上線到對當下年輕人憂心忡忡,甚至對某些少數群體的言行、裝扮群起而攻之,似乎大可不必。正如中國足球的鍋,也不能隨手就甩給發展迅速的娛樂業。

千禧年后,一部《流星花園》紅透大江南北,以男子組合F4為代表,“花美男”的形象第一次讓不少少男少女著迷。當時,也有家長們高呼“狼來了”,隻不過那時網絡還不夠發達,家長能做的最多是藏起家中的遙控器。

10多年過去了,當初那批年輕人大多沒有成為“花美男”,也沒有被誤導被毀掉。

湊巧的是,那幾個因為“娘”而被炮轟的少年正是新版《流星花園》中的F4組合。

大概從鄧麗君的“靡靡之音”起,一代人所追捧的明星就被上一代人視為“毒藥”,但事實是,每一代人都平安順利地長大了。僅僅因為如今流量小生當道,就驚呼“救救孩子”,未免有些杞人憂天。

若要說“陽剛之氣”的缺失,還是回頭看看少年是如何養成的。在6個大人帶1個娃已是“標准組合”的當下,少年們常常一面被告知“你是小男子漢,不能隨便哭鼻子”,一面卻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不要說吃苦、經歷挫折,即使在太陽下多走幾步,都有家長心疼。這就無怪乎有少年長大后見到蟑螂也會大叫。

在《戰狼》系列電影裡,男人的血性、擔當在沖鋒陷陣中表現無遺,但這就是唯一成為“男人”的方式嗎?我並不以為然。

皮膚黝黑、說話大聲、肌肉發達……這些都不是男子氣概的真正解釋。勇敢、善良、包容、負責……如果一個男人擁有這些品質,即使他一個夏天用光三瓶防晒霜,誰敢說他不是個男子漢?

一個社會越文明越開化,就越能包容和接受不同。在主流之外,有些人天生更敏感,有些人天生更柔弱,有些人天生對看起來不該男人做的事感興趣……若僅僅因為這些不同,就冠之以“娘”的稱號並且口誅筆伐,實在不像文明社會該有的樣子。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