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以技術創新創造更多工作崗位

劉遠舉

2018年08月13日08:3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以技術創新創造 更多工作崗位

  上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穩就業”被列為下半年要重點做好的“六穩”工作之首。說到就業問題的隱憂,不少人會想起當年的下崗潮,不過大可不必過於憂慮,因為今天中國經濟體量之大遠非當年所可比擬,經濟體量大彈性就大,更重要的是,現在第三產業的比例已經大大提高了。

  第三產業雖然就業容納能力強,但也運行在整個經濟之中,仍然會受到經濟大勢的影響,吸納就業仍要按經濟規律辦事。這就意味著不能以行政命令來強制第三產業吸收就業。穩就業,千萬不要走入隱性失業的誤區。

  現在中國經濟體量很大,第三產業比例高,不會出現大規模的下崗潮,如果就業形勢嚴峻,一個可能出現的情況是,政府部門以各種強制性手段“逼迫”企業增加用工。這種方式的確可以解決就業問題,但是嚴格說來這不是就業,而是隱形失業。

  企業如果原本沒有增加用工的需求,但“被逼”增加用工,生產和業務沒有增加,生意沒有變好,沒有創造出新的價值,其結果是員工的工資和老板的利潤都可能受到影響。從經濟運行大環境看,用工雖然增加了,但失業狀況並沒有得到緩解。

  解決就業不能依靠強制塞人,而是要以經濟與技術發展拉動,要依靠經濟轉型、技術創新過程中創造出新的崗位。提到創新,很多人認為,創新的結果是機器會取代人,這種看法也是不對的。

  首先,機器仍然需要人,研發、維護、保養都離不開人。比如菜鳥第三代無人末端配送設備“基普拉斯(GPlus)”,雖然這個機器人的目的在於替代人,但卻需要一個強大的科研人員隊伍陪伴在它的身邊,為機器人提供研發、提升、保養等支持,這就要求作為勞動力的人不斷提升自己。當市場更多地反映出這個需求之后,從長期看,就會使得本來高中就可能輟學當快遞小哥的人,繼續留在教室讀完高中考大學。這種變遷,正如馬車被汽車替代,馬車夫失業了,但司機卻成為新的職業,而且司機是一個更需要技能的崗位。

  其次,創新產生了新的需求。最直接的例子是滴滴,現在全國有3000萬活躍的網約車司機。技術不但沒有替代人,反而因為加速了經濟運行、提高了效率,實際上提供了更多的崗位。未來的大趨勢是,技術產生出新的需求,需要依靠人或者人去教會機器來實現。

  創新之於就業,最重要的部分在於螺旋上升,即創新的技術替代人,實際上更是解放人,為人發揮更大的價值提供基礎。正如阿裡巴巴首席客戶體驗官吳敏芝所說,“在服務中引入人工智能,不是為了取代人,而是為了讓人去做更有價值的工作。”

  什麼是更有價值的工作?淘寶天貓有一個“店小蜜”機器人,它能在客戶咨詢時及時響應,並且基於購物行為鏈路構建數據模型,做到“懂你”:在客戶遇到困難時,店小蜜可以主動進行障礙預測﹔對那些生活節奏快到飛起的客戶,店小蜜還能主動提醒,催付未付款訂單……

  這看起來似乎會淘汰一般的客服人員,而實際並非如此。這些客服人員有了新職業——人工智能訓練師,簡單地說就是教機器如何做客服,但更重要的是,原來的客服現在可以從簡單機械、千篇一律的客戶服務中解放出來,轉為集中精力處理復雜程度高、個性化強的服務需求。在這個過程中,人不必像機器那樣回答重復千百次的問題,相反,人之所以成為人的共情、情感、創造、聯想能力得到了充分發揮。這就是機器解放人,讓人去做最有價值的工作。

  綜觀當下的科技發展趨勢,近幾年內,將在智能制造、物聯網、無人機、娛樂等領域催生出更多的新崗位。從這個角度來說,以阿裡巴巴、滴滴、餓了麼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正在以科技創新不斷創造出新就業崗位,助力實現“穩就業”的目標。

(責編:周文韜(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