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堅守高考的程序正義

李曉鵬

2018年08月13日08:20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堅守高考的程序正義

  這幾天備受關注的“河南高考答題卡被調包”一事,當事考生家長向河南省紀監委進行了實名舉報。隨后,紀監委介入調查,並在周六晚公布了調查結果。

  根據公告,專案組全面調閱審核了4名考生的答題卡和運轉視頻監控資料,認真查閱和比對了4名考生的試卷原件、答題卡原件和掃描件,對有關舉報人、被舉報人、考務人員和當事人進行談話、詢問,委托權威專業司法鑒定機構對考生筆跡進行檢驗鑒定,結論是不存在人為調包試卷和答題卡現象,筆跡鑒定結果也不存在他人模仿筆跡作答和調包現象。

  河南省紀監委的調查過程可謂嚴謹,從一個側面驗証了高考考試本身的嚴密性,足以稱為今天最為公平的社會選拔機制。“調換答題卡”無論是操作難度還是邏輯推理,都是無法成立的。出題是封閉的,監考教師是隨機抽簽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多人在場,並且有視頻監控,試卷的押運由全副武裝的武警完成……調換試卷這種操作,可能性極小而又風險極大,如果真有這麼一個幕后黑手,根本沒有必要在別人的試卷上下工夫。

  這就像過去多次發生的新聞一樣,最終都証明是考生自己考砸了。“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這完全是一個心理學上不肯承認失敗而尋找安慰的典型教案。對考生來說,是自己考砸了,卻歸罪於試卷被掉包。不幸的是,本該承擔撫慰考生心理,鼓勵考生來年再戰的家長,也陷入到同樣的心理邏輯中,最終把自己也給繞了進去。

  家長付出努力的結果,卻讓我們看到了自主招生的漏洞。那位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隻有1個A、7個B的蘇姓考生,據透露之前已通過兩篇論文《計算機網絡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中的應用分析》和《天文學的基本性質和發展規律》,獲得了北師大自主招生的資格。一個高中生,連基本的科學門檻都沒有踏入,竟然在計算機科學和天文學這兩門不同范疇的學科門類,都達到了足以發布論文的程度。這不是造假是什麼?據新京報等媒體披露,兩篇文章,一篇全文抄襲自《科技與創新》2014年22期的《淺析計算機網絡技術在電子信息工程中的實踐》,一篇摘抄自中國現代天文學的主要奠基者、中科院院士王綬琯先生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第2版寫的條目《天文學的基本性質和發展規律》。除了她之外,還有幾個鄭州一中的學生,也涉嫌通過論文造假的方式,獲得了自主招生的資格。

  這是比高考答題卡試卷被調包更令人擔憂的事情。高考考試的分數,雖說可能存在打分誤差,但人為主觀造假是不可能的。而自主招生、各種加分政策則存在極大的人為操作的空間。也許,正是習慣了暗箱操作,習慣了利益輸送,才會在自己孩子考砸了的情況下第一時間想到別人的暗箱操作。所幸的是,高考考試依然是相對最為公平的游戲,甚至在其他方面出現漏洞的時候,能夠成為一道防火牆,維護了社會選拔制度的公平公道。

  質疑是家長們的權利,我們無權指責。但通過家長們的質疑,我們卻發現高考考試本身,確實實現了程序正義。但圍繞著高考招生制度,卻存在各種各樣的人為操作。從整個社會公平正義考量,應當用好這樣的程序正義,不能讓高考蒙塵。今年,教育部已明確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正是為了突出高考考試的權威地位。在社會沒有做好准備的情況下,輕易放開口子,必然會影響到高考的權威性,后果將極為嚴重。

(責編:周文韜(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