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暴富式創業”侮辱誰的智商?
背景:中國著名企業家、福耀公司董事長曹德旺在與著名財經記者吳曉波的對話中,說到了目前正在全國各地廣泛推進中的創業潮。他表示,現在的年輕人跟我們那一代人不一樣了,今天注冊公司,最好明天上市,成為中國首富,這就是他們的想法。曹德旺說,這麼年輕,如果變成首富了,到30多歲以后怎麼辦,做什麼呢?不做人了,要去做神仙了。
中國青年報發表周俊生的觀點:這種“一口吃個胖子”的心態,反映的是整個社會的浮躁對創業投資的不良影響,它對年輕人的創業是非常有害的。回顧老一輩的創業,一些今天已功成名就的大企業家,如福耀玻璃的曹德旺、新希望的劉永好、娃哈哈的宗慶后,其年輕時無一不是從最微不足道的生意做起。他們在創業時,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要成為富豪甚至首富,而是一步一個腳印登上頂點。而在他們身后,更有數不清的非富豪人物,創業幾十年,至今隻有一家小作坊,一個小商鋪。可能這些“小人物”對社會的貢獻不能和富豪相比,但正是他們組成了社會經濟的基礎,他們同樣值得尊敬,同樣是創業的成功者。今天的市場比起當年的市場有了發展,資本市場可以幫助一些創業者實現財富的“爆米花”式膨脹,特別是在“互聯網+”大行其道的當下,創業有了新的門徑,因此成為富豪在一些年輕人看來有了捷徑可走,似乎不再是夢想。但是,不管是什麼樣的創業投資,都需要對市場作出精准分析,並且承擔市場風險。在資本市場上,確實存在憑一個概念到處忽悠的所謂創業者,甚至通過資本市場實現一夜暴富。但是,這種販賣概念的忽悠可以得逞於一時,卻不能保持幾十年的基業長青,一旦泡沫刺穿,不僅創業夢破滅,而且還會累及身家性命。在資本市場上,這種因為忽悠而最終栽了大跟斗的人,並不在少數。年輕人應該有理想,想當上富豪也沒什麼不對,但當一個年輕人投身於創業的時候,記住業界前輩的誡勉,學習他們的刻苦精神,也許可以讓自己在創業的路上,更能經受住各種困難,走向成功。
小蔣隨想:別說是老一輩的創業者了,即便是當下大名鼎鼎的、靠互聯網成功的企業家,也都是通過艱苦奮斗、腳踏實地走上人生與事業的高峰。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劉強東自曝,曾睡了四年辦公室,不僅是為了省房租,而且夜間客服都是他在做,鬧鐘每兩小時響一次,醒后回答客戶問題,然后再睡,再設鬧鐘……馬雲更曾4次創業失敗,被當作騙子,最窮時公司賬上隻有200塊錢,絕望之際與阿裡團隊抱頭痛哭……很多人看到的只是創業成功者光鮮的現在,卻未必了解他們曾經的艱辛付出以及差點被市場“消滅”的殘酷。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人還在故意渲染階層溝壑、販賣恐慌焦慮。“某某套現N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赤裸裸地以財富論短長,試圖令受眾心浮氣躁,儼然令成功變得極度輕浮。此種炒作不僅是在惡意挑動公眾神經,更是在侮辱公眾智商。當然,還是有一些人不免受到了毒雞湯的蠱惑,如曹德旺指出的那樣,幻想著幾步就能登天,以為融資與上市真是忽悠就能搞定的。事實卻是,如果沒有實業支撐、沒有真實用戶群、沒有靠譜的盈利模式,泡沫吹得再絢麗也是曇花一現。有人自以為可以靠風險投資撈一把就走,問題是搞風險投資的人比猴還精,把別人當傻瓜,其實自己才傻。創業不是一條輕鬆之路,它需要堅韌、奮斗、隱忍、妥協,若不經歷大浪淘沙般的洗禮並有幸勝出,無法走向成功的彼岸。同時,成功也是相對的,創業不是要麼登上巔峰、要麼墜入深淵那樣兩極分化。創業者有一家小門店、一份小產業,能夠使之良性運轉,為家庭提供生活保障,同樣是值得尊敬的。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