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杜絕盜挖走私凍肉須斬斷利益鏈

斯遠

2018年05月15日08:2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杜絕盜挖走私凍肉須斬斷利益鏈

  日前,媒體報道了雲南紅河州金平縣走私凍肉制品被老百姓盜挖的新聞。記者調查發現,當地相關政府部門每次將無害化處理的走私凍肉填埋之后,當地百姓就蜂擁而上,將凍肉挖走並流入市場。畫面中,腐爛發黑的雞爪、雞翅和牛肉摻在垃圾中,腐臭的味道招致凍肉上滋生了蠅蛆。兩年來,這裡已經形成了村民挖掘、專人收購、專人運輸、專人銷售的一條龍產業鏈。事件被曝光后,金平縣回應稱,已成立專項工作組,對此次涉案的相關人員及車輛迅速展開調查處理。下一步將加大打擊力度,從源頭上杜絕此類情況再次發生。

  從報道披露的情況看,當地村民挖掘走私凍肉的行為堪稱專業化。盡管有上百人涌入現場,但卻忙而不亂,每個人都有分工,若非長期磨合、協作,不可能會形成這堪比流水線的作業程序。

  而挖出凍肉的運銷環節,同樣令人神秘莫測。那些運輸車輛以及交易接頭的方式,很像影視劇中毒品交易的架勢——分段負責,各司其職,警惕性極高,有著很強的反偵察能力。盡管調查記者兵分幾路,最終也未能搞清楚那些挖出來的走私凍肉究竟去了哪裡。

  看到腐爛變質的凍肉被人挖出來“廢物利用”的報道之后,公眾的憤怒可想而知。尤其讓人惶恐的是,這些動輒就是數百噸的凍肉到底運到了哪裡?我們該如何捍衛我們的餐桌安全?誰能保証盤中的雞翅不是從垃圾場裡挖出來的凍肉?

  看完報道,一些網友不禁敬佩起深入險地調查的記者,要知道,在那樣一個群體性盜挖的場域中,稍有風吹草動,記者就可能會面臨不測風險。但同時,讓人疑惑的是,這種群體性盜挖的現象和收購、運輸、銷售產業鏈已持續兩年,盡管這樁“生意”十分隱秘,操作也很專業,但若想不露出一點破綻,可能性不大,而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為何一直沒有進行管制?僅記者現場看到的這一批涉私無主貨物凍肉就重達249噸,兩年多來涉及的凍肉總量,恐怕更為驚人。

  “垃圾凍肉”流向市場,當地政府顯然是有責任的。一者,當地在凍肉處理以及后續監管方面,存在嚴重疏漏。名義上是“填埋銷毀”,實則僅為填埋,為什麼不徹底銷毀凍肉,使之失去再利用的價值?既然使用了混凝土覆蓋,為何不多值守些時日?明知道老百姓可能來盜挖,為何不安排常態化的定時巡邏?

  此外,地方相關部門在食品監管上也是有問題的。肉品上市,必須有衛生防疫、食品安全等部門的驗証批准程序。市場上出現了來歷不明的肉品,它們是如何通過這些程序的,這頗值得追查。同理,既然這事已經持續兩年,那麼相關部門也應聯網互動,追查肉品的源頭和去向,豈能一直不理不察?

  當下之計,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應該迅速行動起來,徹底斬斷走私凍肉流通的利益鏈。從現場管控、運輸管理、銷售渠道等若干方面,齊抓共管,共同發力,密織網絡,嚴厲打擊,還民眾一個健康安全的食品環境。

  當然,這一事件也提醒地方政府,應該盡快改進工作方式。收繳的走私凍肉應該如何處置?是否隻有填埋一條道?進而言之,如何能夠更加嚴厲地打擊邊境走私活動,從源頭上杜絕此類情況再次發生,這些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常態化的綜合治理。

   (作者:斯遠,系媒體評論員)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